勾踐的生平,猶如一本偉大的勵誌書,書寫了一段不朽的傳奇。如何在逆境中奮起?如何在絕望中生存?如何在失敗中前進?當人生陷入低穀時,要以怎樣的心態去麵對未知的險境呢?當勾踐不得不接受命運安排,從一國之君淪為奴仆時,他會怎麼做呢?
從越王到奴仆,這是人生的奇恥大辱。吳王夫差就是要以這種方式來摧毀他的意誌,羞辱他的人格。我們不能說夫差的做法完全錯了,縱觀中國曆史,有幾個人在丟失王位後能東山再起呢?春秋被滅的國家多了,可是沒有一個國君可以推倒重來。在夫差看來,勾踐已經是徹底完蛋了,他的這一想法是很正常的。可是他卻忘了一件事,即勾踐與其他亡國之君有什麼差別。以吳王闔閭的雄才,都敗在勾踐手下,這足以說明勾踐並不是一位普通的君主。能戰勝偉大國王的人,必定也是偉大的英雄。這一點,伍子胥看明白了,可是夫差卻沒有看明白。
當夫差赦免其死罪時,勾踐便勝了一局。夫差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個匍匐在自己麵前的人,將是多麼的可怕。最可怕的人是那種將自己完全偽裝起來,讓你永遠看不透其內心的人。因為這種人表麵可以很和善,很謙卑,很順從。但這些都隻是掩飾,掩飾的背後是一種巨大的自製力及堅韌不拔的意誌力。勾踐仿彿是一隻披著羊皮的狼,你以為他是一隻溫順的羊羔,那就大錯特錯了,他隻是耐心地蟄伏。一旦他卸去羊皮外套,就會露出狼的本性。張牙舞爪,並給你致命的一擊。
勾踐似乎接受了他的新角色,每天拿著掃帚清掃落葉塵埃,給馬匹喂食,為吳國官吏駕車。無論在夫差使者麵前還是在看守士兵麵前,他都一副畢恭畢敬的模樣。身上穿著粗布衣,穿著破草鞋。即使把他扔到人群之中,也看不出他的與眾不同。隻有一件事情,勉強顯示出他與普通差役的不同。那就是在他身邊一直有一位忠心的跟隨者,這就是與他同行的範蠡。
夫差早聽聞範蠡的賢良,知道他早年時曾想投奔吳國建立奇功偉業。可是夫差覺得很奇怪,以範蠡這麼精明的一個人,為什麼要死心塌地跟隨一個毫無希望的亡國之君呢?為了展示自己招賢納士的胸懷,夫差給範蠡傳達了一個信號。
在勾踐服苦役三個月後,夫差召他入宮。勾踐見到夫差後,匍匐在他身前,範蠡也跪下了。夫差要讓勾踐難堪,他讓範蠡站起身來。你看,以前都是臣子跪著,君王站著。現在越王勾踐跪在地上,範蠡卻挺直身軀站著,你勾踐是不是心理不平衡了,是不是又受辱了?夫差就像一位導演一樣,喜歡這樣的惡作劇效果。
夫差想要勸降範蠡,便說道:“現在越國完蛋了,你和你的主人都成了吳國的奴仆,你不以為恥嗎?寡人十分器重你,隻要你能改過自新,棄越歸吳,寡人便赦免你的罪過,還讓你在吳國當官。”範蠡委婉卻堅定地拒絕了,回答道:“我在越國時沒能盡責,以至於與大王兵戈相持。現在得罪了吳國,君臣都成了吳國的俘虜。承蒙大王不殺之恩,使得我君臣得以保全性命,幹這些掃地牽馬的粗活就已經知足了。”
吳王夫差這個人沒什麼耐心,聽範蠡這麼一說,心裏有些不高興,沒好氣地說:“既然你不肯棄越歸吳,那我還將你放逐石室。”說罷後起身走了,勾踐與範蠡又被帶回到石室。
轉眼三年過去了。
在這三年時間裏,勾踐似乎適應了奴仆的角色。混在一群奴仆之中,你也認不出來他曾經是一位國君。如今的他打扮與一般的下人無異,衣著簡陋,腰間係著短裙,頭上紮著粗布頭巾。夫人也一樣,下著沒有鑲邊的裙子,上著一件短衣襖,與鄉下村姑無異。每天起來後,勾踐就鍘切草料喂馬,夫人則在一旁取水、清馬糞和掃地麵。
勾踐心裏很明白,這裏是吳國。每天都有暗探偵察他的一舉一動,他不能有一句怨言,不能有一絲不高興的神情。自製力超強的越王,天天都是和顏悅色。整整三年時間,他沒有表現過一次憤怒與生氣,甚至在他的臉上看不到一點怨恨的神色。每一天,勾踐都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他能堅持下來的唯一原因是堅信終有走出囹圄的一天。
付出終有回報,勾踐的低三下四不僅使夫差喪失了警惕心,甚至還產生了同情心,打算要釋放勾踐回國。夫差是一個複雜的人,一方麵,他想效法前世的聖王以德服人;另一方麵,他卻缺乏真正廣博的心胸,錯把沽名釣譽看做寬容。如果夫差真正像古代聖王一樣,就不會以種種手段羞辱越王勾踐。既羞辱了勾踐,他又自認為有容人的雅量,這是一種矛盾的性格。
可是吳王的念頭遭到了伍子胥的強烈反擊,伍子胥向來都視勾踐為最危險的敵人。這位吳國元老級的將軍有著一副鐵石心腸,他絕非仁慈之輩。他是典型以牙還牙和以眼還眼的報複型人物,複雜的人生經曆使他有冷漠及殘忍的一麵。當年攻破郢都時,伍子胥鞭屍楚平王並強暴楚國大臣的妻女,這一切暴行都源於他偏執而狂熱的報仇雪恨心理。他之所以能夠報大仇,要感謝的第一個人便是吳王闔閭。可是這位他崇敬的君主卻死於勾踐之手,這使他不能不對勾踐有著一種強烈的敵意。
也許是英雄才能窺視英雄的內心,在伍子胥看來,越王勾踐越是低調,越是清晰地表明這個對手的可怕。低調的背後是一種巨大的意誌力,這種力量一旦爆發出來,便是足以顛覆吳國的巨大能量。伍子胥能一眼看穿勾踐,是因為他深信勾踐與自己是同一種類型的人物。而且勾踐更有優勢,因為他是一位君主。
伍子胥聲色俱厲地告誡夫差:“以前夏桀囚禁商湯,紂王囚禁周文王都沒有將對手誅殺。結果夏桀被商湯所殺,商朝為周王所滅。現在大王您囚禁越王勾踐,卻不肯下毒手。我看大王深陷迷途,恐怕要步夏桀和商紂的後塵了。”這裏可以看出來,伍子胥的觀念是一種強權思想,他把暴君被推翻的原因歸結為沒有果斷地鏟除政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