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之間,李默隻覺心灰意冷,隱隱感到大漢透出的殺機,心知無法善了,一時萬念俱消,心雖不甘,但也是無可奈何。但就在他百念全消之際,丹田之間突然升起一股暖氣,雖然被那大漢扔到地上,渾身像散了架似地疼痛難當,但重重摔在地上之後,丹田之中那股暖流反而延胸口而上,緩緩流經全身,速度雖慢,但暖流過處,枯竭的經脈中頓時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湧出絲絲真元紛紛聚集到暖流周圍,片刻間的功夫,身上的傷勢竟已好得七七八八,而那耗盡的真元更是恢複到了四成左右。李默雖然與那三劫散仙周通一起生活十八年,卻僅僅剛築基三兩天而已,功法也就僅得兩篇,一篇凝練神識,另一篇才是真正的修真功法,因而除了真元比同階位修士深厚些,並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法術,唯一仰仗的便是那中品靈甲焚天影與那緊緊隻能發揮不足半成威力的碧玉劍!下山闖蕩本來就是一時莽撞,今日性命垂危之際,更是懊悔不已,根據翻看過的玉簡中記載,這種心態最不可取自己若是能超脫出來,對以後的發展當真是百利而無一害,當然,首先他得躲過眼前的這個劫難才行。
,李默此時隻覺真元飛速恢複,漸漸充盈起來,眉心中神識小球更是散發出一道道的水銀般的力量帶動真元在全身流轉,說不出的舒服寫意。他以前對凝練神識之法一直沒有深入領會,更是因為凝成神識之珠才得以築基,也隻是對其懵懵懂懂隻當做普通神識使用,眼下恰逢大漢精神威壓,巧合下竟有所悟,正是水到渠成,進境真可以用一日千裏來形容。一下子隻覺天地人我,難分彼此,心神俱醉,所謂“朝聞道,夕死可亦”,正是眼前之境的寫照。
那大漢見李默居然對他不理不睬,不禁略微有些動容。他自己自然知道剛才為了要讓李默老老實實地說出自己的情況,因而一問一負手之間已經用上了精神威壓,更是暗含著迷魂之法。
他冷然發問之際,便已經將自己結丹末期的境界壓製用上,其後一個負手而站,更是有奪天之功,在旁人眼中看來,他其實已經並入天地之間,挾自然之力,給人造成莫可抵禦的心靈陰影,淡淡的迷魂之法悄然散發出來。他本是此道高手,經驗更是豐富異常,剛才見過李默那三腳貓的身手,便知道他絕對無法抵擋得住。但沒有想到李默會突然悟到神識之珠的使用方法,而眼前的一切,對他來說,隻是水月鏡花,沒有著下半絲痕跡。
那大漢心知李默功力平平,但卻能抵擋自己戰伐半生的殺意,不禁大是好奇,心念動轉之間,眼光掃到了李默的臉上,不禁輕咦一聲,李默原本因內傷而略顯蒼白臉上竟然有了層瑩瑩之光,周身更是有著無數的銀色絲線凝聚,眉心中一顆銀色的小球若隱若現,分明是神識修為已到了某種境界的樣子,而且還是符合天道的無上功法!可這一身修為才是築基前期而已,這一弱一強劇烈的反差怎麼不叫他這個見識過人的結丹末期高手方寸盡失。。
那大漢片刻之間已是神色如常,但心中的好奇卻是更濃,心思更是急速轉動起來,能傳授這種神識修煉法門的人絕不平凡,殺了他若是惹出他師門之人該當如何?但轉念之間又想:自己的背後來頭更大,普天之下還有“他”惹不起的人嗎?心中主意已定,殺意卻更加濃烈。他是個心性剛毅之人,一旦決定,便全力以赴,決不反悔,當下飛劍淩空,便要將黃羽翔立斃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