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街上轉了兩轉,看見前頭有座大廟,氣勢輝宏,頗為壯觀。想起曾聽客棧老板提過,這是尹輝朝最大也是最富盛名的寺廟:宗榮寺。
我跑到前門,卻被幾個帶刀侍衛欄下了。其中一人喝道:“沒看見城中告示麼?皇後娘娘與太子殿下後日將至寺廟祭祀。這幾天閉寺,閑雜人等一律不準出入。”
“祭祀?”我奇道。
“你是從外地來的吧?”侍衛上上下下打量我,道:“皇後娘娘每年這個時候都會來此祭拜佛祖,供奉舍利子,以佑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舍利子?我心中一動,口上賠禮道:“是是,小女子初到沁陽,不懂規矩,請官爺莫怪。”侍衛瞥我一眼,揮揮手讓我離去。
我徑直回了客棧,把小二叫上來,塞給他兩大錠銀子,將有關宗榮寺的一切都打聽了個仔細。
宗榮寺,尹輝王朝香火最鼎盛的廟堂。國祭大典、新君登基、皇家法度,皆在此舉行。除卻有皇家排場的日子,平日香客絡繹不絕,甚為朝內民眾信奉。而多數香客,全衝著寺內靈物而去:
舍利子。
話說二十五年前,本朝皇帝親手將舍利子供奉於宗榮寺內。當然,那時皇帝還不是皇帝,是二皇子。太子是大皇子。但太子向來體弱多病,長年纏綿病榻,極少過問朝中事務。先帝擔憂太子的病情,隻讓他好生養病,任何勞心勞力的事兒,全權交了二皇子處理。說起這當今聖上,在昔日輔佐太子期間,就已展現了運籌帷幄、深謀遠慮的才能。想那年洪水爆發,大河泛濫,自然災害持續了整整三年,同時北方突厥一直對尹輝王朝虎視耽耽伺機而動,內憂加外患,令整個朝廷乃至民心皆惶惶不可終日。可這樣艱難的局麵,卻偏沒難倒這位二皇子。他親自指揮軍隊與民眾共同鑄造河提,風裏來雨裏去馬不停蹄日不間歇;同時在城內城外多處開倉賑濟四散流亡的難民,隻要有願意從軍的壯丁都派去大河修堤;災害期間國庫空虛他勒令自己府上生活一切從簡,並拿出私蓄修建慈善堂專門收容流落街頭的孤兒寡母,身子壯的就讓做些農活,體弱的就做些縫縫補補的工作。當時的國力決不容戰,但是突厥不可不防,二皇子忍痛將唯一胞妹韶雲公主送往突厥和親,借著姻親關係緩和了戰爭的局勢,為恢複國力爭取到寶貴的時間。
之後三年,風調雨順,二皇子大力發展農業,把從前荒廢的田野都開墾播種,倡導男耕女織,並將收容的少年征召入伍,編織成一支頗具規模的精銳部隊,為朝廷效命。眼看著尹輝王朝一日比一日強盛,突厥再不敢輕言犯境,二十多年來都太太平平的守在北邊,以禮相敬。從此,二皇子聲譽大震,上至朝野下至平民百姓,無不稱頌。一年之後,先帝病重,二皇子迎舍利子入宗廟為先皇連夜祈福,怎奈先帝仍撒手西去,臨終遺詔,改傳位於二皇子,封太子為順親王。無人異議。
看小二繪聲繪色地描述當今聖上的仁德事跡,一臉景仰崇拜,仿佛親眼所見的樣子,便知道這個皇帝多得民心了。這些建功,怕也是小二從說書先生那聽來的。
“姑娘初到沁陽吧!正趕巧了。後天太子陪皇後去宗廟祈福,聽說鸞駕要從城中經過呢!到時候肯定排場很大很熱鬧,姑娘可要去看看哪!”
“哦是麼?”我微微一笑:“那倒真要去湊湊熱鬧了。”
不過,不是後天,而在今夜。
我學的是自由搏擊,飛簷走壁這種事可不在行。曾經跟著朱允文學過一些輕功,說穿了也就是些呼吸吐納的方法,無非讓我百米跑快點,跳地更高更遠些。
真到關鍵時候,我還得利用一下現代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