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1 / 3)

25力量的源泉在哪裏——頭腦的討論

精神:力量的源泉

人類不隻擁有一顆頭腦,他們具有眾多的精神能力,而這其中任何一個能力在我們的精神上都有著兩方麵完全不同的作用。但是這兩個方麵的能力之間並不存在一個明顯的分界線,它們之間水乳交融,漸漸演變,如同光譜上的顏色一樣。

我們的精神上的主動努力能轉變為能力上的進步,實際上,我們精神能力上任何一次進步必然是由一次精神上的努力推動的。而我們精神能力上一次被動的進步則有可能是我們前述任一個原因造成的,而且,有可能和我們主動取得的進步具有完全相同的誘因,取得主動的進步另外一種方法是多接受別人的建議。思想的電波來自於其他人的頭腦;思想還能由我們的祖先遺傳給我們,這是由自然界中的遺傳法則決定的(從人類起源的上古時代開始就由每一代人薪火相傳的思想,對我們現在的思想也有推動作用,而這正是這個法則中所包含的內容,這種推動作用剛開始的效果並不明顯,它是在我們數億年的進化中,一點一點顯露出來的)。

主動的努力嶄新得如同剛從造幣廠裏被鑄造出來的硬幣,而與此同時,被動的成就跟它比起來就顯得缺乏創造力,而且,實際上,被動的成就常常是很久很久之前偶爾的精神衝動帶來的波動造成的。積極的努力會開辟自己成功的道路,一路上他會披荊斬棘,推開攔在路上的障礙,踢飛絆腳的石頭……

任何事情都無法阻止它。而被動的努力隻會沿著前人鋪就的道路前行。思想上——或是行動上的——衝動,通常都是由主觀的努力推動的,這種衝動有可能被堅持下來,成為我們的習慣,甚至是本能,這種由主觀的努力推動的衝動有可能成為一種強大的動力,這種動力能讓我們把這種行為一直堅持下去,漸漸的,轉變為一種被動的行為,直至另外一種主觀的衝動出現,改變了我們堅持的這一切,然後,我們會進入另外一個循環。

同樣的,反過來說,思想上的衝動,或是行動上的衝動,如果是沿著被動努力的方向,那麼這種衝動很有可能被我們主觀意願所阻止或是受到主觀意願的影響而改變方向。

我們精神上創造、改變和摧毀的力量都源於一個相同的源頭,這個力量的源泉就是我們那些活躍的行為。我們精神上被動的行為隻不過是一個執行者,它亦步亦趨地執行著我們的主觀意誌所做出的決定,並且嚴格遵守著它指定的規則,不敢越雷池半步。

我們的主觀意願讓我們養成了思想上的習慣,以及行為上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它會給我們的身體發射精神電波,指揮他們按部就班地工作,將你思考的結果貫徹執行。我們的主觀意誌還具有另外一種能力:它能向外釋放一種電波,這種電波能抑製我們長久以來養成的那些習慣——不管是精神上的還是行為上的,同時,它還能釋放一種新的電波,這種電波的作用更強,它能幫助我們克服以前的習慣,強迫我們改變自己的頭腦和身體,並且借此建立起一種全新的習慣。我們身體裏所有思維應激,當然了,行動上的應激反應也一樣,一旦開始了他們的使命,他們就會一直“運行”下去,直到我們的主觀意誌——也有可能是其他具有相同作用的能力——發射出我們前麵所說的那種電波,來改變或是阻止它們的運行。在那種初始的衝動持續不斷的作用下,它們的運行又被注入了新的動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想阻止它們的運作,這件事就會變得尤其困難。明白了這層道理我們就不難解釋人們常說的“習慣的力量”了。有些時候,可能很輕易的我們就養成了一個習慣,可是想要克服這個習慣時,卻發現這實在太困難了;有過這種經驗的人對我們所說的這個道理有著更深刻的理解。而且,這個法則對於好的習慣以及壞毛病同樣適用。人類的道德準則就是明證。

經常的,我們的幾個能力會聯合起來發揮作用,顯現出來一個結果。現實中的任務常常要求我們不得不同時發揮幾種能力的作用,而他們之中,可能既有主動培養出來的能力,也有我們早已養成習慣的行為。

當我們遇到新的狀況——當然也包括新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的主動反射來處理;但是,如果隻是一件司空見慣的問題,或是任務,那麼我們就可以隻依靠已經養成的被動反射弧來處理這件事,而不必動用它那個更富有開拓進取精神的“兄弟”。

在自然界裏,任何一個活著的生物體都具有一些本能上想要表現出來的行為,對於一個完整的高等生命,它所具有的本能就是不斷地去追尋能滿足自己機體上的需要。這種本能在有些情況下會被稱之為欲望。這種“欲望”是真真正正的被動的精神應激,是由我們最初的起源就開始流傳的原始動力推動的精神反應。

這種精神反應隨著生命的進化曆程也在完成著自己的完善和進步,在完善和進步的過程中,它不斷吸取著力量。而我們進化的原始動力在推動這個反射的進化過程中還得到了更高層次的力量的幫助,我們把這種力量稱為“絕對的力量”。

在植物身上,這種本能的趨勢是明白可感的,我們隻要去找到它們從低等到高級各個層次品種的樣本放在麵前,結果就再明白不過了:它們的一切活動都可以算得上是本能。我們常常把這稱為植物的“生命力”。但是,同樣的,一個未經發展的原始精神隻會沿著我們本能的路線運作。在許多更高等的植物身上,我們能看到顯現出來的“生命活動”的微弱跡象——它們開始顯現出微弱的意誌。植物生命學研究者記錄下許多與此現象相關聯的匪夷所思的現象。毫無疑問的,這就是生命體最根本的、積極的精神活動的展現。

在低等動物世界裏,我們找到了一種進化程度非常高的被動的精神成果。同時,隨著不同物種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不同程度的改變,這種主動的精神活動會發生顯而易見的改變。我們都認為低等動物跟人類相比,毋庸置疑,它們隻能具有更低等的精神力量,但是,事實上,智能動物展現出來的意誌力量經常能夠達到較低智能的人類,或是人類兒童的水平。

對於一個人類幼童來說,在他出生之前,他的身體變化情況真實再現了人類身體進化的過程,同樣對於這個孩子來說,他出生前和出生之後成長的過程再現了人類精神逐步進化的過程。

人類——這顆行星上迄今為止出現過的最高等的生命體——向我們展示了主動精神力量的最高級形式,這種形式的主動精神力量和我們在低等動物身上見到的相比,已經產生了巨大的發展和進步。與此同時,盡管同樣是人類,由於各個族群個體上的巨大差異,這種精神能力存在著非常巨大的差異。而且即使是同一個種族的人類,每個個體的精神能力的差別也是顯而易見的,這些區別既不取決於這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程度”,也不取決於他現有的社會地位,或是曾經接受的教育程度掌握的文化知識和對自己心理的發展能力是完全不相幹的兩件事。

你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周圍的生活環境裏努力搜尋,搜尋能讓你的精神能力得到發展的方法。對於許多人來說,他們的積極的精神能力隻比那些原始的被動的精神能力稍強。每個人的意誌都寄托在自己的思想裏,這些人展現出來的具有強大的意誌力的思想寥寥無幾。他們總喜歡別人為自己作出決定。積極主動的思考讓他們感覺乏味厭煩,他們總是“跟著感覺走”,讓自己的直覺做決定——本能作出決定要比思考得出的結果簡單得多。他們的頭腦永遠選擇阻力最小的路線前進。這種人從本質上講和綿羊沒有任何區別。

積極的精神能力

在低等的動物以及“低等的人類”身上,積極的精神能力極大程度地受限於它們物質上的能力——我們所處的精神層麵上可供使用的材料越多,我們的本能所具有的能力也就越強,我們也就能更輕易地跟隨我們的本能作出決定。

在我們從那些低等的生命體漸漸進化的過程中,它們逐漸將潛藏在它們身體裏的精神能力喚醒,並且最終將它們發掘出來。這些能力總是披著一層“外衣”出現,這層“外衣”在形式上常常表現為我們的某些未發展的本能。然後,這些能力會逐步發展成為更高等形式的本能行為,它們將一直發揮作用,直到我們的主觀積極的思想接管這一切。這種進化過程還在持續不斷地進行著,它們會一直沿著把我們的主觀思想推向更高的層次這個方向進行下去,在向著這個目標前進的道路上,它永遠不會停歇。這個進化的過程是受我們的“最初起源”提供的持續的震蕩推動的,另一方麵,我們所說的“絕對力量”也對這個過程提供了自己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