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大腦的未知新領域
情感的奴隸
我在前麵講過,我們可以用驅逐的方法來擺脫你不希望其存在的情緒或感覺。但是實際上還有一種更好更直接的方法,就是培養起與你想根除的情感相對應的情緒或感覺。
有些人可能會以為我們人類是由我們每個人不同的感覺和感情所定義的一種生物,而且把那些感覺和感情當作我們的本質特征。但是這並不是真相。
事實上,如果把人生比作競賽,絕大多數的競爭者都是自己的感情的奴隸,並在很大程度上為自己的情感所統治。他們認為人生來就是要被自己的感情所控製的,並且沒有辦法將自己解放出來,因此他們都不會去反抗。他們未經懷疑就向自己的情感做出了讓步,即使他們有可能知道,這些感情或思維傾向累積起來會對他們造成不利的後果,帶來不幸和失敗而非幸福和成功。他們說:“我們命該如此。”然後讓自己的人生就這樣進行下去。
新的情感心理學為人們糾正了很多認識上的誤區。它告訴我們,我們完全可以掌握自己的感情和感覺,而不是做它們的奴隸。它告訴我們,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開發新的大腦細胞,以前那些給你帶來不愉快的舊的大腦細胞應該被放到退休名單上了,以後也不要再用到。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的主人,改變自己的性格。這些並非空論,而是被成千上萬的人所證實過的真理。不管我們持有怎樣的意識論,我們都得承認大腦是進行思維的器官和工具,至少在人類發展的現階段是這樣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大腦就好比一架精巧的樂器,有數以億計的按鍵,用這些按鍵,我們能夠演奏出無窮多的樂曲。我們的出生都是伴隨著某種傾向的,它表現在性格、愛好等各方麵,我們可以把這種傾向看作是遺傳自父母,或者是來自上帝的旨意,這都無關緊要。對我們來說,其中某些按鍵用起來要比其他的更為順手,而有一些卻使我們感到很陌生,甚至有一些幾乎從來不會被用到。但是我們發現,如果我們願意用我們自己的意誌去克服這種傾向,不去撥動那些比較熟悉的按鍵,那麼次數多了,它們就難以再發出聲響,偶爾掠過的微風也不會攪起它們的沉寂。同樣,如果我們開始注意那些以前並不常用的按鍵,它們在我們的指引下也很快就可以高效率地工作起來。這樣的變化和指引最終將使我們的大腦這架樂器發出的聲響更加悅耳,偶有不和諧的音符也會很快被淹沒在和諧中。
我們的大腦有無數未使用的腦細胞等待著我們去開發。我們隻使用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這一少部分中每天還都會有很多死掉。我們可以通過使用其他的細胞而使這一部分細胞得到休息。大腦以一種你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被開發和訓練。
人的性情可以獲得和培養,改變和放棄,一切都由你的意願決定。所以人們也就不應當再有任何借口固守著不利於個人健康發展的思維態度,因為治療方法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裏。
我們獲得思維,情緒和行為上的習慣,重複地使用它們。也許我們生來就有某種傾向,也許我們是聽從了別人的建議而有的這種意願,比如學習身邊的榜樣,從書中得來的建議,聽從老師的教導等等。思維上的習慣是束縛我們的繩索。每次我們放縱自己沉浸在一種不健康的習慣中時,下一次我們重複這種習慣的可能性就又增加了一成。
積極思維與消極思維
研究人的思維的科學家們,把你希望持有的想法或態度稱作“積極思維”,不希望持有的叫做“消極思維”。這種叫法是有來由的。
人的意識會自動地根據“主人”的喜好把一類想法看做是“好的”,它會為這些想法清理道路,不設抵抗。這類想法對你的影響遠大於另一類“消極思維”,一種“積極思維”的力量要比好幾種“消極思維”的力量更強大。正因如此,戰勝“消極思維”最好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培養“積極思維”。
“積極思維”是生命力最強的植物,日積月累,它會吸收養分壯大自己,最終將“消極思維”全部驅逐出自己的領地。
當然,一開始你也會遭遇“消極思維”的劇烈反抗,因為這是一場為生存而戰的戰爭。如果“積極思維”得到空間生長和發展,那麼他就要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滅亡了。結果,它讓它的“主人”越來越不愉快,直到某一刻下定決心把它們從頭腦中趕了出去。大腦細胞不喜歡被束之高閣,它們渴望釋放生命的能量,直到衰竭死去。
最好的途徑就是不要去注意生長在你頭腦中的雜草,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種植、澆灌和照料那些新的欣欣向榮的美麗花朵上。
比如說吧,如果你恨某個人,戰勝這樣的消極情緒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恨的領地上種上愛的種子。存有愛的觀念,並在行動中表現愛,持之以恒。對每個人都盡可能以一顆善良的心去包容、理解和幫助。也許剛開始並不是那麼容易做到,但是漸漸地,當愛越來越多,恨也就一點點土崩瓦解,不複存在了。又如果你總是很悲觀,那就練習微笑吧,並學著去看事物光明的一麵。
在你想要說出喪氣話之前的一刻來一個轉折,不說悲觀的一麵,而說樂觀的一麵。“猶豫惡魔”剛開始肯定會抵抗,但是不要管它——隻要全心全意去培養積極和樂觀就夠了。讓“光明、樂觀、快樂”成為你想問題的出發點,並且要堅持不懈。
也許這些教導看起來都很古老,該被時代的潮流所淘汰了,但是它們確實是心理學上的真理,而且可以給你帶來很多有用的啟示。如果你理解了這個規律,那麼你學習到的很多建議就可以被真正地理解和運用。通過這種方法,你可以變得積極勤奮、充滿動力,而不是懶懶散散,虛擲光陰。其實做到這一點並不難,關鍵是要勤奮。有新思想的人經常談論到“堅持自我”,的確,要想成功,“堅持自我”是必不可少的素質之一。但是僅僅這樣是不夠的,你必須積極地行動起來。直到它成為一種固定的習慣。思想通過行動體現出來,但另一方麵,行動也影響和塑造著你的思想中與這種行為密切相關的那一部分。頭腦中有某種意識的次數越多,你作出相應的行為就越容易,同樣地,你做出某種行為的次數越多,與之相關的意識就會越深刻。所以這是一個互相作用、互相推進的過程。
如果你歡欣鼓舞,那你很自然地就會笑。如果你試著笑一笑,心情也會隨之變得愉快起來。你明白我想說什麼了嗎?沒錯,簡單地說就是如果你想要養成某種習慣,那就從養成這種思維開始。想養成某種思維呢,也可以把你想要獲得的理念一次一次地付諸實踐,在實踐中加深和強化你對它的認識。
我喜歡做這件事,願意做這件事
現在,讓我們來檢驗一下你會不會運用這條法則。想一件你覺得確實應該做,但是你一直不想做的事情。在做之前向自己傳達這樣的思想:“我喜歡做這件事,願意做這件事。”然後帶著這樣的情緒(記住:要保持愉悅!)去做這件事情。在做的時候帶著興趣,找出做這件事情最完善和最有效率的方式,用心投入地去做,帶著驕傲去做,然後你會發現你用相當愉快的心情和非常有效的方式完成了這件本來很頭疼的難題,並且你又獲得了一個新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