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洶洶然向前行進(1 / 2)

首要的是將大太太的屍身運回了家中。至於那個小丫頭,就命人將她領出府去,胡亂的尋戶人家,配給人做了老婆。倒是大太太的後事,處置起來要麻煩許多。

大太太的娘家姓王,在當地也是一個大戶。那時,婚姻極是講求門當戶對,王家的姑娘能夠成為魏家的正房太太,可見這王家也非同尋常。若是壽終正寢也還罷了,偏如今這大太太是一個非正常死亡。再說她要是作下什麼偷奸養漢之類有違婦道的事,惹下死來,也還不提。單單你們魏家一個女人不準參與家政的家規,也還稱不得王法,就將她逼迫致死。你們不是拿她不當回事兒,而是拿她的娘家不當回事兒。人,不怕受艱難,就怕被別的人瞧不起。王家論財論勢,絲毫不曾輸與魏家,又豈能忍受你們的瞧看不起,直是將一個嫁入你們魏家做媳婦的王家姑娘逼迫而死。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常常,人做下爭上一口氣的事來,是給死人做的,更是做給活人看的。

盡管魏家有意對外封閉大太太的上吊致死,可還是被王家偵得了消息。王家是怒火填膺,號召家族中無論男女,能拿得動棍棒的都將家夥操起來,要去火拚了魏家,為王家姑娘出氣。一支不下兩千的人馬浩浩蕩蕩的殺奔魏家而來。

王家要為他們本家的姑娘出氣,為他們家的人在外受了不公正待遇伸張正義。他們要去在魏家,大大的鬧騰上一番,愈是鬧騰得厲害,仿佛就愈是伸展了他們心中的怨氣。一行人,操棍掄棒,攜子抱孫,更兼著哭聲震天,直奔魏家而來。在這裏,他們是作了文的和武的兩手準備,看對方舉張,武的是棍棒侍候,文的是孩啼娃鬧,不能讓魏家得了消停。

魏家作為事主,對王家的關注極是熱切,一天裏幾番派出人打探消息,王家一個風吹草動,魏家就已作下了對策。

王家的車馬在半道上就前行不能了。在他們的對麵,一群白衣縞素的人,齊齊的跪了一片,橫截了一個路麵。當先的是魏家管家引領的大太太的兩個兒子,他們哀哀地哭著,其狀甚是令人起憐。其餘跪著的是一群該著給大太太當孝的孝子賢孫,還有一二十個魏氏家族中的長老站在他們的後麵。

兩個家族常有往來,因此上有些麵孔彼此都是熟悉的。知道是魏家的人攔住了去路,王家就落定了腳步,且看對方有何舉動。

魏家的一幫長老急急忙忙擁到王家人前,他們可都是有輩份、有身份,在魏、王兩家都說得動話的人。內中一個山羊胡的人衝王家人拱手施禮道:“老親戚,老世交,魏、王兩家共事可不是一年、兩年了。看姻親,看舊好,不能因為一事就著惱……”

不等他的話說完,王家人裏即衝出一人揮舞著大棒朝他劈頭打來,一邊嘴裏說著:“不著惱,不著惱,死的不是你家的人。”慌得山羊胡抱著頭,鑽到了人堆裏。這一棒落下來,卻是結結實實地打在了一旁的管家額角之上,血立時流了滿臉。隨即王家又有不少的人趨步近前,掄起家夥就要開打。眼瞅著一場大的幹戈就要興起來。

管家被打了一下,也不躲閃,回身拉過兩個孩子,在棍棒底下,咚咚地磕著響頭。魏家人中又閃出一個絡腮胡子的長老,向著一幫孝子道:“孝子上前,磕頭,磕頭,再磕頭,多磕頭。”在他的吆喝聲中,孝子們呼啦啦圈定那些掄棒使棍的人,口中嗚嗚地響哭著,一麵不停地磕著嘭嘭的響頭。王家人中有曉得事理的,發一聲喊:“棍棒不加行孝之人。”那些掄舉在半空的棍棒再沒有落下去。中國古代幾千年的孝道倫理,原是功不可沒的。不論貴賤,行孝的人總是受人敬重。一個討飯的,走動都背著他的老娘,被視為行孝的典範,其事也就給載入了“義人傳”。王家對那些往常受人敬重的長老們張牙舞爪,對一幫孝子卻束手無策,不能不說是古人千載教化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