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將在這一站中來看一看清康熙年間平定噶爾丹叛亂的戰爭。明末清初蒙古準噶爾部不斷壯大,噶爾丹繼承汗位後勢力更是空前。噶爾丹在沙俄的支持下先後吞並蒙古各部,繼而南下威脅清廷。
明末清初,蒙古族分為三部:漠南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漠西厄魯特蒙古。厄魯特,蒙古分為和碩特、準噶爾、土爾扈特、杜爾伯特四部。其中準噶爾部勢力最強,其先後兼並了土爾扈特部以及和碩部的牧地。噶爾丹執政時,準噶爾部勢力更強。隨著準噶爾勢力不斷膨脹,噶爾丹的野心也越來越大。此時,沙皇俄國也正瘋狂擴張,為了侵占中國西北而不斷唆使噶爾丹叛亂。在沙皇俄國的支持下,噶爾丹終於率兵進攻喀爾喀蒙古。
1688年,噶爾丹親自率兵攻占喀爾喀地區。喀爾喀三部首領倉皇逃往漠南,向清廷求援。康熙將他們安置在科爾沁(今內蒙古科爾沁旗)放牧,又勒令噶爾丹停止戰爭。噶爾丹不但不聽反而率軍南下侵入烏珠穆沁境內。麵對噶爾丹猖狂南下,康熙下令征集兵馬,準備北上。1690年六月,康熙親征,分兩路出擊:左路軍從古北口(今河北灤平南)、右路軍從喜峰口(今河北寬城西南)迂回北進,準備在烏珠穆沁地區消滅噶爾丹。康熙親自指揮,並命令塞外地區將領率各部協同作戰。右路軍北進初戰不利向南撤退。噶爾丹乘勢南下,進抵烏蘭布通。清左路軍也抵達烏蘭布通南側,與右軍會合。馬蘭布通地勢險要,噶爾丹背山麵水列陣。清軍隔河布陣。八月初一,兩軍交戰。清軍先集中火銃火轟擊噶爾丹駝陣,將駝陣斷做兩部,然後渡河進攻。噶爾丹戰敗,倉皇北撤。
噶爾丹戰敗後仍不死心,他召集舊部,企圖東山再起。為了預防噶爾丹再次南下,康熙加強邊防守備,穩定安撫喀爾喀蒙古貴族,又專門訓練士兵使用火銃火炮。1694年,清廷詔噶爾丹會盟,噶爾丹不但抗命不至,反而發兵入侵喀爾喀。康熙決定誘其南下一舉將其殲滅。為此,清軍積極做好戰前準備。
1695年九月,噶爾丹率領3萬騎兵,大舉內犯。第二年二月,康熙調集9萬軍隊兵分三路親征。他親自率領的中路軍經科圖(今內蒙古蘇尼特左旗北)向漠北挺進,逼近敵軍。噶爾丹得知康熙親自率精銳前來,而清西路軍又已過土剌河,恐被夾擊便連夜西逃。五月十三日,清西路大軍抵達昭莫多(今蒙古烏蘭巴托東南),與噶爾丹軍相隔15千米紮營。昭莫多地區多森林。清軍將領采取以逸待勞、設伏截擊的策略,將主力隱匿於樹林之中,並派出400騎兵誘使噶爾丹軍進入設伏地點。噶爾丹果然率軍追擊,企圖攻占清軍控製的山頭。清軍將領孫思克率軍駐守,雙方激戰。費揚古趁機指揮伏軍迂回到敵後,並分兵襲擊陣後家屬、輜重。噶爾丹軍大敗。清軍乘勝追擊,俘殲敵軍數千人。噶爾丹西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