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 釣大魚(二)(1 / 2)

在流民營地中,夕夕正喜滋滋地捧著一長串名單,除去實在太老和實在太小的,報名人數剛好二百五十名。其中二十三個懂得些草編技藝,這些人可都是寶貝啊,把他們單獨叫出來,讓卓冉帶到別處,測測他們的手藝究竟如何,日後也好有個參考。

剩下的二百二十七人,老弱婦孺居多。

夕夕想了想,將其中相對強壯的十五個年輕男人挑出來,交給他們采運原料、負責治安的任務,他們的薪資肯定是得另算;另外,又將懂女紅、擅長刺繡的二十八個女人挑出來,她們既然有這門好手藝,也不能荒廢了,要提升草編製品的品質一半還得著落在她們那雙善於穿針引線的巧手上。

這剩下的便以居住地為序,以十人為單位編組。之所以以居住地為編組標準,主要還是考慮到他們之中還有需要照顧自家老人、孩子的,就近編組,可以讓交流、管理都方便些。夕夕算了算,總共編成十八組,每個組需要一個教他們的人,那就去了十八個懂得草編的。而剩下的五個務必得是草編高手,可以組成一個研發小組,專門製作樣品供這十八個小組模仿並大量製作。這是實現規模化生產的初步。

另外多出的四個人按照意願,專做後勤,比如給大夥燒水、做飯什麼的。如此一來,這流民營地已經被夕夕改造成一家以家庭為單位的偽工廠了。

費了些時間,總算分工完畢。夕夕大筆一揮,作為初入“工廠”的福利,先給每個員工分了一鬥米。這便去了二十五石。

乘著士氣高昂,夕夕又開了一次全體員工大會,目的是集思廣益。

或許是因為得了米,員工們顯得特別興奮。這會開得委實熱鬧,也讓夕夕受益不少。

這個說不遠處有片野生毛竹林,那些竹子砍來做竹藝最好,竹製品更結實,可以賣得貴些。

那個提議編鬥笠和蓑衣,說雨季要到了,許多人都用得到這些雨具;當然也有人說要編些家裏用的器物,比如盤、筐、籃、盒、箱、墊片之類的東西;還有人提議編些小孩子玩兒的東西。

還有人說附近山穀中有條河,河灘邊長得都是丈長的蘆葦,去采來做席子最好,開春不久便是賣草席的時節了;有人立即反對,說應該編草鞋,人人都要穿鞋的不是?這句話讓從沒穿過草鞋的夕夕不覺將腳藏進裙子裏,心想這裏的人實在過得苦了些,是該改變改變了。

這毛竹林和蘆葦灘的消息來得不錯,隻是不知經過這一冬,那些河畔的蘆葦還能不能用?夕夕記下,派了兩批人分赴這兩個地方探查虛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此刻,這原料的來源最是重要!

一直不說話的卓冉又將整理好的一張工具、配料單子遞過來,這是需要現下就花錢購買的。夕夕略看一眼,在下麵又補充了兩項:棉花和布匹。這裏的人被子都太薄了,真想不出來他們是怎麼過了這一冬的。大略算一算,總共需要四五百兩銀子。夕夕將隨身的東西湊了湊,算上幾個元寶再加兩件金飾差不多剛好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