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老太忽然發現,自己這個大孫女吧,已經都到了快該嫁人的年紀呢。
耐著性子聽完苗老太的主張,苗發財已經將一碗麵條給吸溜幹淨了,抹著嘴不放心的說:“就她那脾氣,能老實聽話?”再說了,要真是按娘這麼說的,好處還不都讓大姐家給得去了麼。
“她不聽話能咋,再咋說,咱也是長輩,我可是她親奶奶,她還能不聽我的?就算她找著靠山了,翅膀硬了,也不能不講理啊。她爹不在跟前,她的婚事可不就得咱操辦?”
苗老太眯著眼睛,開始盤算到底該怎麼跟孫女說這事兒。
而苗發財則是不甘心的撇了撇嘴,娘說的好聽,先把店占下再說,免得便宜了外人,到時大不了兩家合著幹。兩家合著幹哪有他一家開賺的多?
苗翠花對此一無所知,她正站在東城長隆街上呢,麵前是一家正要出兌的鋪子。
“苗姑娘,你的名頭,我也聽說過,說實話,我也挺佩服你的,小小年紀能撐起一份家業,不容易。”說話的是個中年男人,和氣的笑道,“說實話,我要不是等著用錢,也不舍得賣店啊。要不這麼著,我再讓你點兒,你也再給我添點兒,咱們各退一步,就吉利數,一百二十八兩怎麼樣?”
苗翠花皺著眉頭打量自己相中的這間門麵,位置還算不錯,附近人流量不小,街坊也都算富足,消費得起。平心而論,一百二十八兩買這麼間鋪子,不算貴。
可關鍵是,能省一點兒的話,誰想多花那幾兩啊?
抿抿唇,她原地踱了幾步,抬起頭來,扯開個笑容:“楊叔,我也不跟你討價還價了,跟你扯一百兩確實是虧了你了,可你要我一口氣拿出那麼多錢,我也確實緊張。要知道,除了置辦鋪子,我還得買桌椅板凳,請夥計請師傅,這可都要錢呢。要不這麼著吧,一百零八兩,然後你們一家子這半年裏頭的一日三餐,我都包了。“
一個人一碗粥外加一個餅或者一碟子煎餃蒸餃之類的,大概十文錢內可以搞定,一家子四五個人,平均下來,一頓飯不會少於二十文,一天下來,怎麼也得六七十文。要是天天這麼吃的話,半年得十幾兩銀子。
倒是跟那一百二十八兩也差不很多了。
姓楊的男人盤算了下,也知道苗翠花一個姑娘家沒爹沒娘不容易,點點頭算是應下了。
苗翠花送了口氣。
確實,跟那一百二十八兩差不了很多。但是,那是對外售價啊,她請吃飯,自然是隻算本錢的,那六七十兩銀子裏頭,大概也就三五十文的本錢,統共不到十兩。而且,她還可以拉楊家這麼一個廣告牌子,在這個人生地不熟的長隆街上混一個熟人。
跟這個楊順簽了字據,寫明白苗翠花一把交清一百零八兩,然後楊順一家五口一日三餐可以隨時到她店裏來吃。
當然,僅限楊家五口的這一日三餐,不然的話,她這店還不成了楊家的後廚房了?
這一百零八兩,說實話,也幾乎快把苗翠花的腰包給掏幹了,現在她兜裏也隻剩下幹巴巴的二三十兩銀子。
新店要用到桌椅板凳,柴米油鹽,可就都從這二三十兩銀子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