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情女人的關愛。妻子不是母親,不要事無巨細,樣樣幹預:妻子不是女友,不要忽冷忽熱,過分任性。最深切的關愛不僅僅是危難臨頭時的共同分擔,更是朝朝暮暮一輩子的通達明理。過分的嘮叨會使家庭缺少溫馨安寧;沉默的奉獻卻易導致感情的失衡。女人幸福的秘訣在於把握其間微妙的尺度。
溫情女人的癡情。女人癡情,千古皆然。這種癡情常常被認為是因為女人的軟弱和善良。事實上癡情的女人大多剛烈又固執。
不管男人如何一次次地背信棄義,不管旁觀者如何一次次地直言相告,癡情的女人總是義無返顧。並不是真的無怨無悔,一往情深的背後,其實是不承認當初選擇的錯誤,不肯麵對今天的失敗,不敢承受將來的變化。
於是,隻有至死不變。以個性的固執加疏懶來塑造一份癡情,再以剛烈加堅忍來承受這一份癡情。
溫情女人不抱怨。心比天高的女人常含幽怨:我愛我得不到的,我得到我不愛的。
天意難問。真正喜歡的,或許真的此生難求。但,做人總有權力、有能力拒絕一些“不愛”吧?不存在“我得到我不愛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問題是,在軟弱與虛榮之下,很多女人以為一切都是“有勝於無”,包括戀人,包括丈夫。這樣,沒什麼不好。隻是既如此,就不必抱怨。
溫情女人的豁達。過盡千帆,女人覺悟自己以為最般配的人“永遠是個難以兌現的夢”。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兒。
不要奢望非你莫屬此生不渝。男女相悅相伴,能夠有一份惺惺相惜的情誼,歡樂與共的關愛;能夠有一絲互諒互助的勇氣,可信可賴的真誠,就已是人間幸事。這幸運,值得你付出足夠的寬容、堅持和不悔。
舊夢,就讓它留在心底,獨自徘徊,獨自追憶。生活依舊陰晴圓缺。
溫情女人的任勞任怨。已婚女人總是充滿抱怨,似乎她的失敗、粗糙、不思進取,責任都在於丈夫和孩子的拖累。
其實,最該負責的是女人自己。因為想有一份更舒心更美好的生活,才有了丈夫和家;因為希望有一個更成功的將來才去精心養育孩子。丈夫也好,孩子也好,都隻是女人自己生命中暫時的夥伴,縱然為妻為母也無法擔負別人的一生或別人的一切。而自己的愛與恨、煩惱與憂慮同樣也不可能一古腦推給別人。女人應該懂得,人生固然有許多義務,但首先應該塑造的卻是自己。
女人柔情似水才更加美麗
大多數人形容女性的柔情多用柔情似水來形容,水的特質是柔,清爽單純,溫柔和順,纏綿柔韌,且形狀不定,能在隨意之間展現女性的美。古希臘大哲學家柏拉圖說:“美就是恰當。”法國文學家巴爾紮克說:“美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協調和適中。”女人的美有種種,諸如容貌美、妝扮美、談吐美、舉止美、身材美等,而似水的柔情則具有獨特的魅力。
女人的柔情似水。女子多柔情,且以柔情為美。柔情能像春風一樣吹散人們心頭的憂愁和煩惱,給人們帶來幸福和歡樂;它又像清澈的溪水,澆灌著友誼之樹和愛情之花,使一切變得美好和諧。在強者如林的改革開放時代,人們似乎對“強人”“鐵腕”產生一種崇拜心理,而不屑於再談女人的柔情,好像性情溫柔的人就不能具有“鐵腕”,不能成為“強人”,而“鐵腕”和“強人”就不會有柔情。其實不然。敬愛的革命前輩鄧穎超,生前公務繁忙,還經常拈針引線,為周總理縫補衣服。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被稱為“鐵女人”,她雖然日理萬機,也要擠出時間為丈夫買香腸,親自下廚房做飯。
女人的柔情多半來自天性。一個妙齡姑娘麵對心愛的戀人時,心裏就會情不自禁地充滿柔情蜜意。這股柔情可以化為輕柔的撫摸和甜蜜的吻。她會為愛情奉獻自己的一切,甚至作出犧牲。當年輕的妻子麵對自己的丈夫時,她會體貼關懷,溫情寬容。作為妻子,她會把居室裝飾得清新、雅致,使家充滿溫馨;她會打扮得青春美麗,贏得丈夫的歡心;她會精心烹製可口的飯菜,為忙於工作的丈夫加強營養:閑暇之時,她與丈夫並肩而坐聊天談心,互訴情懷,安慰丈夫憂愁的心。
女人的柔情裏也包括女人的母性,其中之一就是源於女人孕育生命的原體——卵子。成熟的卵子受精後在母體中長達近10個月,女人時時刻刻對它施以溫情和厚愛,使女人的性情由於母親的責任感和血脈相通的關係而變得溫柔起來。即使性格比較粗暴的女人,在她將做母親時,性格也會溫柔起來。從分娩到撫育孩子成人,這種母性總會在女人身上得以體現。由於這種柔情對男人是一種體貼和安慰,對孩子是一種保護和關懷,因而受到社會的推崇,把它譽為女性的美德。
男人可以抵擋很多東西,卻擋不過女人的柔情。因此,女人應珍惜自己如水的柔情,並將柔情散布到婚姻的每一個角落,一方麵可以防止丈夫的“嗅覺”失靈;另一方麵,在丈夫的“嗅覺”失靈時又可以得到及時修複。
溫柔賢惠的女人使婚姻幸福
婚姻中性格溫柔賢慧的女人是最平實的,她們雖然沒有萬種風情,卻如同一杯醇厚的佳釀,外表平淡無奇,喝下一口卻令人回味無窮。她們默默無聞地為家庭付出,為營造良好的婚姻做著無私的奉獻。有調查表明,有這樣性格的女人,是最受男人愛憐的。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夫人馬皇後就是一位性格賢惠的女人,她為朱元璋奠定大明基業立下了不朽功勳。馬皇後不僅溫柔賢惠,而且品行高尚。她陪伴朱元璋從貧賤走到富貴,並自始至終地支持、幫助他。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馬皇後的溫柔賢惠,既不會有當上皇帝的朱元璋,也不會有明王朝。
朱元璋早年剃度為僧後,麵對饑渴與死亡的雙重威脅,不得不脫去袈裟,走進了郭子興的反元隊伍。一次,郭子興的部下孫德崖反叛,幸虧朱元璋鼎力相救才脫臉。為了報答朱元璋的救命之恩,郭子興將養女馬氏許配給他。馬氏早就聞聽朱元璋的大名,朱元璋也悉知馬氏的身份,二人互吐愛意,共結連理,婚後生活十分美滿。
郭子興的兩個兒子眼見朱元璋威望日重,嫉妒之情油然而生。於是,他們屢屢編造謊言,在郭子興麵前詆毀朱元璋。這樣的話說得多了,性格多疑、優柔寡斷的郭子興便動搖了,朱元璋並不知道其中的因果,有時碰到疑難的軍事問題,仍然與郭子興據理力爭。有一次,郭子興動怒,便將朱元璋關了起來。郭子興的兩個兒子聽到這個消息後,覺得暗害朱元璋的時機已經成熟,便暗中囑咐牢官不給朱元璋送飯,企圖將他餓死。
馬氏得知此事後,便悄悄地溜到廚房中,拿了一塊剛出鍋的熱餅,準備送給朱元璋吃。沒想到剛出門便碰見了義母,她怕被義母看出破綻,急忙把熱餅塞進懷中,熱餅燙在皮膚上,如同刀剜一樣疼痛。馬氏一麵向義母請安,一麵眼睛瞅著別處,露出極度不安的神情。在義母的再三追問下,馬氏終於講出了實情。義母被她忠誠待夫的一片赤誠所打動,便去郭子興處為朱元璋求情,郭子興知道事情的原委後,便將朱元璋釋放,並讓其官複原職。朱元璋知道馬氏為搭救自己被燙傷的事情後,深深地對賢妻鞠了一躬,還流出了感激的淚水。
郭子興當上滁陽王後,出類拔萃的朱元璋遭到周圍一些人的忌恨。當時,軍隊內部曾流傳一些謠言,說朱元璋兵權在握,野心很大,不得不防。郭子興又一次聽信讒言,將朱元璋的得力戰將全部調回自己的部隊中,削弱其兵權,同時也對朱元璋逐漸冷淡起來。這時,又是馬氏為其一次次排憂解難,讓郭子興重新信任朱元璋。後來,郭子興死後,朱元璋便成了副元帥。馬氏在郭子興病歿後,充分顯示出自己的睿智和寬厚,在協助朱元璋稱帝方麵起到了很大作用。
性格賢惠的女人不僅是男人的好謀士,也是其生活中的好幫手。在一次行軍途中,朱元璋率領的軍隊遭到了敵人的突然襲擊,他在混戰之中身負重傷。士兵們一時間驚惶失措,為了逃命互不相顧,朱元璋被受驚的士卒們棄在一邊。危難之際,隨軍的馬氏飛步來到朱元璋身旁,背起他逃出重圍。
馬氏不僅是朱元璋的妻子,而且還是他的得力軍師。她曾經囑咐朱元璋:“定天下在於得人心,人心者天下之本也。”她還讓朱元璋每次出征時牢記住一句話:“用兵不能不殺人,但主帥不能嗜殺人,這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傷亡,定天下應以不殺人為本。”
在馬氏的竭力幫助下,朱元璋有了仁義之聲,前來歸附的人絡繹不絕。這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成為朱元璋戰勝群雄、一統江山的關鍵。
朱元璋與陳友諒在南京交戰,由於陳友諒的勢力比朱元璋強大,將士們都認為很難取勝,有的人竟有退伍還鄉的打算。於是,馬氏便把自己的金帛拿出來鼓勵將士,激發他們的鬥誌。結果,朱元璋大獲全勝,消滅了陳友諒及“大漢”政權。
公元1367年,朱元璋相繼攻克了蘇州,俘虜了蘇州王張士誠。掃平群雄後,朱元璋榮登大寶,成為聲名赫赫的大明開國之君,馬氏也被冊封為正宮皇後。
馬氏被立為皇後以後,自奉節儉,平時多是穿一些粗布衣衫,但她對待別人從來都十分大方。當她得知太學生是由國家供應飯食時,便說:“太學生雖免去了饑寒之虞,但他們的家屬卻不一定有生活保障,希望能給那些家境貧寒的太學生提供補助,讓他們的妻室老小不至於挨餓受凍。”此外,她還建議設立了紅板倉,積聚財物贈送生員的家屬,以消除太學生的後顧之憂。除此外,她平日縱覽史書,細察前代興衰,認為宮廷內爭寵奪愛是國家致亂的禍根,於是便在內廷推行以仁厚為本的教育,同時與朱元璋討論並製定了嚴格的內宮戒諭,並鑄成鐵牌掛在每一宮門內,嚴禁後妃和宦官幹預朝政。
自古以來,能夠正言諫君的良臣並不多,皇後進諫更是微乎其微。馬皇後對朱元璋的勸諫可謂用心良苦,她勸阻殺戮,保護功臣,換一個角度考慮,她是在幫助自己的丈夫成就偉大的事業。
明朝建國初年,將國都定在南京,但由於南京城牆不太堅固,朱元璋便將城牆重新修繕。南京城重修後十分雄偉堅固,朱元璋十分高興,以為龍盤虎踞,金城湯池,可保子孫萬年。馬皇後勸阻道:“剛建立的政權能否得到鞏固,並不是靠城堅池深或武力威懾,而是看能否得到民心,要靠德政去爭取民眾。”寥寥數語,刻畫出馬皇後佐夫成事的賢惠性格。
性格賢惠的馬皇後不僅是一位好妻子,還是一位慈母。朱元璋一共有26個兒子和16個女兒。馬皇後教子從嚴,她生怕後人變成紈絝子弟,教育他們時時不忘艱苦。馬皇後一生為家為國,對明朝廷的開創及穩定費盡心思。
馬皇後病重期間,朱元璋廣求良醫為她醫治,馬皇後心平氣和地勸阻道:“生死由天,祈禱沒有什麼用處。醫生也治不活該死的人,如果服藥無效,陛下恐怕又要懲罰醫生。”這種寧靜安詳而又慈悲的胸懷使朱元璋及群臣深受感動。馬皇後彌留之際,留下了遺言:“妾與陛下起自布衣,賴陛下神聖得為國母,誌願已足,尚有何言!妾歿之後,隻願陛下親賢納諫,如是而已。”說完便撒手塵寰。
馬皇後與朱元璋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三十多年,無論是動亂年代,還是太平歲月,二人始終相敬如賓、相輔而行。馬皇後既輔佐朱元璋打天下,又輔佐朱元璋治理國家,且能贏得朱元璋的敬重,她也因溫柔賢惠的性格而名垂後世。
溫柔賢惠的女人懷著真摯的性情不斷參悟人生,修剪完善著自己,也修剪完善著男人。家有賢妻是一種福分,賢妻是丈夫事業的“親善”大使,當丈夫向他的事業王國邁進時,永遠不會忘記的就是自己賢惠的妻子。
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必定有一個為其做出傑出奉獻和犧牲的女人,每個幸福的婚姻裏必有她們的汗水淌在裏麵——這正是對溫柔賢惠女人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