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明代回族(12)(1 / 3)

擴廓帖木兒,沈丘人,本姓王,小字保保,元平章察罕帖木兒外甥,察罕養為子,元順帝賜名擴廓帖木兒。至正十二年(1352年),察罕組織地主武裝,轉戰河南、河東、山東、關中等地,瘋狂鎮壓紅巾起義,於二十二年六月被紅巾將領田豐、王士誠誘殺。察罕死後,元政府命擴廓襲領父職,繼續與紅巾為敵。擴廓比諸乃父,更有才能,也更為凶殘。他很快擊敗山東紅巾軍,引兵回太原,與占據大同的另一軍閥孛羅帖木兒爭奪山西。不久,孛羅在朝中被順帝襲殺,擴廓遂成為元朝最具實力的軍閥,地位至:太傅、丞相,封河南王,總製天下兵馬,代皇太子出征,駐軍河南,檄李思齊等關中軍閥出關會師,以對抗北伐的明軍。

李思齊,羅山人,與察罕同起兵,不服擴廓節製,遭到擴廓進攻。雙方在山陝一帶激戰經年,不分勝負,致使擴廓與朝中君臣矛盾激化。順帝削其官爵,詔李思齊出關攻之。這時,明軍已長驅北上,進占潼關,李思齊等被迫西歸防守。明軍再分兵攻大都,順帝大恐,複擴廓官,令與李思齊等分道南討,但為時已晚。

徐達、常遇春攻下大都後,與據守潼關的馮勝合兵,乘擴廓奉命進複大都、太原空虛之際,轉攻山西。馮勝由武陟取懷慶,越太行,克碗子城,取澤潞,在猗氏擒元右丞賈成,克平陽、絳州,擒元左丞田保保等,俘敵五百餘人,朱元璋聞捷大喜,詔他居常遇春之下,地位高於偏將軍湯和、楊景二人。不久襲攻太原,擴廓回救大敗,率18騎北走塞上,山西平定。接著,常、馮等率明軍入關,克鳳翔,取鞏昌,進逼臨洮,降服李思齊,迫走張思道,誅殺張良臣,陝西平定。馮勝因擅自班師回朝,不得賞賜記功。

洪武三年,擴廓東山再起,圍蘭州,朱元璋命徐達總大軍出西安,搗定西,解蘭州之圍。此時,常遇春已歿,隨徐達西征的回回將領主要有馮勝、胡德濟二人。胡德濟因遭元軍襲擊失利,被徐達解送京師,沒有起到積極作用。朱元璋念其舊功不予治罪,仍命為都指揮使,鎮守陝西,後卒於軍。而馮勝則不同。他任右副將軍,於定西附近的沈兒峪大敗擴廓帖木兒,獲士馬數萬,擴廓與妻子數人渡黃河北走和林。馮勝再至徽州(今甘肅徽縣),趨略陽,擒元平章蔡琳,入沔陽,遣別將自連雲棧取興元,移兵土番(即吐蕃)。明軍這次凱旋論功,馮勝最著,被授為開國輔運推誠宣運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同參軍國事,封宋國公,食祿三千石,予世券誥詞中說:“勝兄弟親同骨肉,十餘年間,除肘腋之患,建爪牙之功,平定中原,佐成混一。”盛讚馮氏兄弟為明王朝建立和鞏固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洪武五年,朱元璋分兵三路征討擴廓,馮勝、藍玉等回回將領從征。此次出征西北,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出中路,都督藍玉為前鋒,先後敗擴廓於野馬川(在今山西境內)、土喇河(今蒙古國土拉河),但中路軍主力在嶺北與擴廓激戰時失利,死傷萬餘,無功而回。左副將軍李文忠所率東路軍則殺傷相當。而馮勝為征虜副將軍,率副將軍陳德、傅友德等為西路,取甘肅,降服元將上都驢、卜顏帖木兒,敗走元岐王哚兒隻班,追獲平章長加奴等27人及馬駝牛羊十餘萬,全師而還,但因有人告其私藏戰利品,引起朱元璋不滿,未得賞賜。

洪武七年,藍玉再征擴廓,攻下興和路(治今河北張北),俘其國公帖裏密赤等59人,大獲全勝。次年,擴廓死去,明朝來自西北的最重要的一個威脅消除了。

洪武九年,朱元璋派沐英等回回將領前往關陝,體察民情,練兵備戰。同年十一月,沐英隨征西將軍鄧愈出征吐蕃,於次年四月,分三路略川藏,兵鋒至昆侖山,因功封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西平侯、食祿二千五百石,予世券。十一年秋八月,沐英、藍玉等再次征討吐蕃,敗敵於土門峽,俘洮州十八族首領,拓地數千裏,俘男女二萬,雜畜二十餘萬。藍玉因此功封為永昌侯,食祿二千五百石,予世券。

元國公脫火赤等屯和林,多次襲擾明朝西北邊境地區。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命沐英總陝西兵馬出塞,攻略亦集乃路(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沐英率部渡黃河,登賀蘭山,涉流沙,七日至其境,分四路乘夜攻擊脫火赤。沐英本人以驍騎衝敵中堅,擒脫火赤及知院愛足等,獲敵全部以歸。至此,明朝西北地區的軍事形勢基本趨於穩定。

3.迫降納哈出與擊敗脫古思帖木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