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太祖高皇帝元年(公元前206年)
初,淮陰人韓信,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信釣於城下,有漂母見信饑,飯信。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因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同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項羽和劉邦在鹹陽大選,這場大戲分文戲和武戲。在鹹陽,倆人比文戲,項羽丟分。但是,古代的競選最後是要拿刀槍說話,武戲就要開始了。
楚漢相爭,韓信該出場了。
一提到韓信,就有八個字的定評,可以說在中國曆史上獨樹一幟:“乞食漂母,受辱胯下。”這個故事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因受辱而出名,而且是出大名,也是一種傳奇。
韓信,淮陰人,和劉邦一樣,都是出身平民,也都是家貧出嬌子,聰明懶惰,看不起莊稼活,不願意做小生意,遊手好閑。前麵不是說劉邦蹭、晃、混嘛,韓信也一樣,他和劉邦不同的地方是性格。劉邦豁達,咋咋呼呼,到處騙吃騙喝,劉邦的老爹經常對劉邦說,你看你的哥哥,勞動致富,村支書在大喇叭裏都表揚了,你怎麼辦?劉邦聽不進去,後來做了亭長,幹脆名正言順地吃派飯了。而韓信不一樣,他性格內斂,平日很蔫,甚至有些靦腆和害羞,可憐價的,根本做不到為禍鄉裏,所以,也沒人理他。
韓信也蹭飯,他在老家新昌的時候,到新昌的亭長家裏蹭飯,這個亭長和劉三的大哥一樣,也有個刮羹的老婆。韓信到亭長那裏混飯吃,蔫了巴唧,估計連個喜慶話都不會說,悶聲悶氣,自然討不到嫂子的喜愛,人家肯定就要刮羹了。
蹭不到飯怎麼辦?隻能做餓暈狀博同情分,向河邊漂洗的大媽乞食。漂母也不是地主,更沒有餘糧,隻能分他一點。
韓信感動地說:“我將來一定要重重地報答您。”
漂母說:“拉倒吧,你這麼一個大小夥子,連口飯都混不上,我還能指望你報答。”
後來,韓信幫助劉邦打下天下,封了楚王回到家鄉,尋訪到漂母並重謝她。這便是韓信“乞食漂母”的故事。韓信是個知恩有報的人。
韓信窮光光,到處晃,晃的時候腰裏還掛一把破劍,帶劍是貴族男子身份的標誌,也是一種不願意和一般老百姓打成一片的證明,相當於穿著件文化衫,上麵寫著“煩著呢,別惹我”。
在一般人眼裏,韓信不切實際,好高騖遠,每天連飯轍都沒有,成天不知道琢磨什麼,估計是個喜歡做白日夢的家夥。但是你晃就晃吧,還偏偏佩把劍,晃得雄赳赳氣昂昂,有人看不慣他這個樣子,於是決定找茬兒修理他。
淮陰有個賣肉的,這天攔住了韓信:“呔,姓韓的,你每天帶把劍,以為你是誰呀?有膽你拿劍,我拿刀,咱們比試比試,沒膽你就從我褲襠下麵鑽過去。”
韓信看看賣肉的拿著的那把殺豬刀,再看看周圍圍上的一大群看熱鬧的,窘在那兒了。旁邊的人就起哄,讓韓信拔劍,韓信突然好像有了決定,快步上前,上前幹什麼,開打?沒有。哧溜一下,利利索索從那哥們胯下鑽過去了。這便是韓信“受辱胯下”的典故。
受辱胯下,這是韓信成名的招牌動作,也是韓信冠絕古今的行為藝術。後世評價很多,主流的說法是韓信胸懷遠大,要留有為之身,不屑於與小流氓打架。這都是因為韓信後麵有轟轟烈烈的事功,才有這麼給麵子的評價。
屠中少年(就是那個賣肉的)評價韓信“中情怯耳”,我認為有一定道理。韓信在既有的平台上可以發揮才能,甚至可以超水平發揮,但是自己內心是怯的。今天有的職業經理人也是這樣,學問素質能力都很好,給他一個大公司,也能管理好,但是讓他自己創業,反而縮手縮腳,思前想後,不敢行動。
人可以潦倒,可以接受橫來的侮辱,但內心澎湃的激情,不能壓抑的才華,最終還是要迸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