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長眠在晉陽的中亞人(2)(1 / 3)

三是漢白玉石堂晶瑩雪白,石料來自河北曲陽,長途運輸,精雕細刻,彩繪貼金,費用高昂。使用這樣的葬具,首先得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其次是得有與之相適應的身份。虞弘既是“檢校薩保府”的官員,又是粟特聚落大首領,雙重身份,有地位、有財富,因此有資格和財力建造使用這樣的石堂。

長眠在晉陽的中亞人

入華外國人與薩寶府有密切關係,薩寶府是管理入華中亞人的官方機構。薑伯勤先生認為,“薩寶府首先是一個政事機構。……其職務其實是伊蘭係胡戶聚居點上的一種政教兼理的蕃客大首領。”隋代對薩寶設置的規定是,“諸州胡二百戶已上薩寶為視正九品”。那麼可想而知,並州有過摩訶大薩寶,如翟突娑之父,有過虞弘這樣的檢校薩保府的官員,並州的胡戶數量該有多麼龐大呢。

如果我們反複品嚼《虞弘墓誌》中“大象末,左丞相府,兼領並、代、介三州鄉團,檢校薩保府”的誌文,就逐漸可以領悟並、代、介三州鄉團與薩保府之間的關係。周偉洲先生首先指出,並、代、介三州鄉團的成員很可能有大量的中亞人,所以才由虞弘擔任“兼領並、代、介三州鄉團,檢校薩保府”之職,以便他從鄉團與薩寶府兩方麵來對大量的中亞人進行管理{13}。

最近,在山西汾陽縣發現一塊唐代粟特人曹怡的墓誌,誌文記載:“君諱怡……祖貴,齊壯武將軍;父遵,皇朝介州薩寶府車騎騎都尉。”{14}這塊墓誌極為重要,曹怡顯然是“昭武九姓”中曹國後裔。他死於永徽六年(655年),終年75歲。據此推算,他生於581年,即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之年。他父親曾任“皇朝介州薩寶府車騎騎都尉”,這裏的“皇朝”,顯然指唐朝。唐朝建立於618年。既然他父親在唐朝還擔任官職,年齡已經不算太小,就算581年其父是20歲,到618年,已經是57歲。他父親擔任此職的具體年代不詳,但以一般人的壽命來算,他父親即使當了10年此職,也是在唐太宗貞觀年前。

通過對墓誌分析可以得到如下認識,一是證明介州確實有薩寶府,與虞弘墓誌記載的虞弘“大象末,左丞相府,兼領並、代、介三州鄉團,檢校薩保府”正相吻合,並更有力證明,當時在並州、代州和介州都有薩寶府,這些薩寶府至少從北周大象年間延續至唐朝初期,表明在這幾州,中亞人數量很多。二是進一步透露出,這些薩寶府不單單負責入華中亞人的商業、居住、生活等事項,而且薩寶府下設“車騎騎都尉”等軍職,這些軍職與虞弘墓誌提到的“鄉團”有關,職位由中亞人擔當。三是由曹怡祖父、父親和他的經曆看,薩寶府的官職不是世襲,而且是在中央官職係統之內。

即使在今雁北地區,當時也有許多中亞人在活動,2000年,在山西應縣西南約十公裏桑幹河畔東岸栗家坊村,發現《唐石善達墓誌》,墓誌顯示:“大唐北京太原府朔州興唐軍□(石)府君墓誌。府君善達公。高皇本自涼州武威郡人也。承司徒□□」□,□季倫之胤緒。是以宗族芳榮,枝連勳業。國官隨□,□」□□地。樹封鬆竹,頗曆年歲。公氣概淩(?)雲,英彥(?)竭俊(?)。為人也,允□□□;為官也,功賞寬刑。鄉閭傳濟濟之名,郡邑標闉闉之信。何圖□□□□,太(?)□夜台。府君年六十八,以光化二年十二月十五日終於私□。□」□□□亡(?)夫人涇州安定郡安氏。……□□年卌八,振武節度押衙。迪光,年卌五。千郎,卅九。夫人王氏,何氏,康氏,史(氏)」。

殷憲先生從三個方麵考證後認為:“這位善達公姓石氏該無問題了。所以我們將此誌稱為《石善達墓誌》。”{15}石國正是中亞昭武九姓之一,其夫人安氏,顯然是中亞昭武九姓中的安國人。在初入中原的中亞人中,往往是互通婚姻。

太原唐墓出土的另一組墓誌,進一步豐富了我們對並州粟特聚落和薩保府的認識。這組墓誌中最早的一塊是《龍潤墓誌》,有關文字如下:

君諱潤,字恒伽,並州晉陽人也。白銀發地,□崖穴蛇之山。祖先感其譎詭,表靈異而稱族。鑿空鼻始,爰自少昊之君;實錄采奇,繼以西楚之將。及漢元帝,顯姓名於史遊。馬援之稱伯高,慕其為人,敬之重之。《晉中興書》,特記隱士子偉,以高邁絕倫,並異代英賢,鬱鬱如鬆,硌硌如玉者也。曾祖康基,高其青、萊二州刺史,畺(疆)場比鄰,風化如一。祖盆生,元魏冀州刺史,得綏撫之望,朝廷嘉美,進號義同。父求真,周光有天下,舉先岩穴,就拜儀同三司。君屬隋德道消,嘉遁貞利,資業溫厚,用免驅馳。唐基締構,草昧區夏。義旗西指,首授朝散大夫,又署薩寶府長史。貞觀廿年(646年),春秋寥廓,已八十有餘。駕幸晉陽,親問耆老,詔板授遼州刺史……永徽四年(653年)九月十日,薨於安仁坊之第,春秋九十有三……永徽六年二月廿日,附身附槨,必誠必信,送終禮備,與夫人何氏,合葬於並城北廿裏井穀村東義井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