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北朝唐代胡騰舞漫談(2)(1 / 3)

這種瓶在當時很流行,在各地出土較多,如洛陽孟津縣也出土過類似的帶釉瓶,兩麵均為跳胡騰舞的形象,兩瓶內容相同,大小和顏色不一。在洛陽地區,文物隊還征集了一個與範粹墓圖案相似,但顏色不同的扁壺,現藏於洛陽博物館。

寧夏固原出土的北齊卷草紋胡人樂舞綠釉瓶,正反麵都有跳胡騰舞之形象,畫麵是一舞蹈者,腳踏小圓毯,旁也有4人伴奏{14}。

故宮博物院所藏北朝黃釉印花人物扁壺上,也有一幅表現胡騰舞的圖像,舞者身穿翻領窄袖長衫,腰間係帶,足蹬靴子,完全是西域人的裝束。兩旁還有6個西域人,手持琵琶、箜篌、橫笛、小鐃等樂器在伴奏(圖103A){15}。

這樣的扁壺,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圖103B)、加拿大多倫多博物館等也有收藏。不過,有的壺外形要小一些,有的壺顏色是以棕色或綠色為主,有的壺雕刻工藝很精,超過前麵所舉幾個。類似的壺圖案主題相近,工藝有高下難易之別,不是一地生產的。這些扁壺上的胡騰舞圖,與前麵我們所說的胡騰舞的特點均很吻合。一是都為中亞男性騰躍的舞蹈,二是舞蹈者腳下都有圓氈,三是舞蹈圖案都在扁壺上,扁壺多用來做酒器和水器,本身就喻示了與酒的關係。這些扁壺的廣泛存在,從一個側麵反映了北朝胡騰舞流傳的地域範圍。

更有意思的是,在山東臨朐縣博物館藏北朝盧舍那佛的袈裟上也有這種胡騰舞形象,兩個伴奏者手持琵琶和笙{16}。類似胡騰舞形象,在青州出土的北齊盧舍那佛袈裟上也可以看到{17}。

問:北朝入華中亞人墓葬除虞弘墓外,還有其他人的墓葬,在這些人的墓葬中,是否也有胡騰舞圖像?

答:有的,如在西安北周安伽墓石床榻圖像中,就有3幅男子獨舞圖,旁有樂者和觀者,樂者持曲頸琵琶、箜篌、橫笛、腰鼓和排簫,觀者手捧酒壺和酒罐,舞者腳下無氈,動作卻似為胡騰舞(圖105、106、107){18}。

西安北周史君墓墓門左右門框上,線刻著兩組舞樂飛天,背景是葡萄,多數人手持樂器在演奏,但是有3個人,是手執酒壺、酒盞和來通,在盡興舞蹈。這3個人物的舞蹈,應該也是胡騰舞。另外,在石堂北壁,也有一幅圖,一個男子舞蹈,旁有兩個男性伴奏。這個舞蹈者,顯然也是在跳胡騰舞{19}。

日本滋賀縣Miho博物館藏北朝石床榻圖像中,也有類似舞蹈,一男子在中間揮臂抬腿,急速舞蹈,兩側有十來個樂者,手持箜篌、琵琶、橫笛、銅鈸等樂器{20}。

在美國波士頓博物館藏安陽所出北齊石床榻圖像中,其中一幅也有一男子在中間快速舞蹈,兩側有幾個樂者{21}。法國吉美博物館2004年新展出的一件石床榻上,屏風畫麵上也有飲酒跳胡騰舞的形象{22}。

有意思的是,在一些銀飾件上也有胡騰舞形象,如一件個人收藏的北齊扁壺形小銀飾牌,高僅3.1厘米,厚度約0.18厘米,上麵也有一個男性舞蹈者和四個伴奏者,其服飾、樂器、人物布局與北齊範粹墓出土扁壺上的人物圖案極為相似{23}。

通過入華中亞人與胡騰舞的密切關係,可以從一個側麵說明胡騰舞的原產地和地域文化。

問:北朝時期的胡騰舞材料的確不少,那兼容並蓄的唐代是不是也留有胡騰舞的材料?

答:唐代這種舞蹈也很興盛,如西安唐蘇思勖墓室東壁樂舞圖,就展現了胡騰舞的姿容。畫中地上鋪了毛氈,一中年男子,深目高鼻,滿臉胡須,頭包白巾,身穿長袖衫,腰係黑帶,腳穿黑靴子,他舉左手抬右足的姿態,正像跳躍。兩側地毯上有九名樂工、兩名歌者。樂器有篳篥、排簫、琵琶、箜篌、箏、笙、拍板、橫笛和鈸等{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