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至少在這件事情上有那麼點意思。
唐緣舉告李茂不義出妻一案轟動襄州,流播極廣。
鹿門山八卦池後桃林深處的祈福觀中,唐鬆當日所見的中年美婦人看著麵前這一大包從帝京送來的胭脂水粉無奈的笑了笑,明知道那位從不用這些東西,但京中卻是次次不落,而且送來的總是最新最貴的。
用不用是一回事,但給不給,有沒有又是另一回事,張公還真是不願這位寶貝疙瘩受了半點委屈。
美婦人一邊收拾分揀著這些物事,一邊隨口說著從山下聽回來的坊間趣聞,這其實也是張公的要求,那位兩歲上便來了這祈福觀,十二年來不曾見過生人,不曾離開這桃林方圓五裏一步。雖已是花季之年,但對人間事卻幾乎是一無所知,心思也跟那八卦池水一樣清澈見底。如今眼見十二年之期將滿,人也即將下山,讓她多知道些山下的事情總是好的。
但讓美婦人鬱悶的是,無論她說出的是在她看來多麼有趣的事情,湘妃竹簾那一側都沒有半點回應。
“許是嗬護的太過了”,美婦人心下幽幽想道,那位簡直就像是活在天上的仙女,不食人間煙火,也不關心這人間的喜怒哀樂,她那顆心分明就是飄在白雲上的,除了琴,似乎就再沒有能讓她稍稍動心的東西。
想到琴,美婦人突然想起“不懂琴音,卻有琴心”來。抿了抿極紅潤的嘴唇後便將那件轟動一時的“不義出妻”案慢慢說了出來。
待說到唐緣由其弟唐鬆陪著走上公堂時,裏麵仍是毫無動靜。
美婦人真是無語了,前些天老道和方公南來訪時可是一再提到這個名字的,那位還真就一點都沒記住,萬事不掛心哪!
停了停,美婦人補充了一句,“這唐鬆就是前些日子夜夜去八卦池邊聽琴的少年,他這些天沒來想是就為這事兒給耽擱了”。
湘妃竹簾內傳出一聲輕咳,美婦人臉上終於露出了一個笑容。後麵的敘說愈發的繪聲繪色起來,不時還停下故事解說一下其中涉及到律法及人心的關竅,合著她是把這個案子當教材使喚了。
一路說到案子結束,說到方公南將唐鬆叫去問詢,美婦人刻意賣了個關子,“你知道那少年是怎麼答的?”。
裏麵沒有回應,美婦人卻沒在意,因為十幾年的朝夕相處使她能感覺到湘妃竹簾後的那位正在專心的聽著。
停了那麼一小會兒,氛圍蓄的更足些後,美婦人方幽幽聲道:“少年說:‘跟一個女子的眼淚和終生幸福比起來,我這點斯文麵子又算得了什麼?”。
美婦人話剛說完,準備好的感慨還不曾出口,驀然便聽湘妃竹簾後突然傳來“錚”的一聲破鳴。等她疾步趕進去時,便見那位正手撫著最寶貝的素琴,而七弦琴最中間的那根弦已錚然而斷。
那位是學琴的天才,自打五年前琴藝初成以來就再不曾有過斷弦之事。今天是怎麼了?
美婦人驚詫的看去,那位的眼神卻是風輕雲淡,點塵不染。
良久之後,當美婦人抱著琴將要走出時,身後驀然傳來一聲略顯生澀的話語,“我想看一看他”。
美婦人的身子僵住了,手就那麼搭在湘妃竹簾上忘了掀起。
五年了……這是她第一次主動要見一個人。
但……雖然隻剩了幾個月,但十二年之期畢竟未滿,我該怎麼拒絕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