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點,關於見鄧老等幾位國級人物的問題。
這方麵或許太突然了,但是又不得不寫,不寫的話,主角隻能窩在山窩裏慢慢向外展,可即使展,背後沒人,在這個年代,不被一些人眼紅麼,不被上交麼,因此設定了遇到鄧老,也算一種庇護,並且有楊老的支持,一切不再那麼複雜。可寫了這些後,大家或許感覺的邏輯不同,大人物怎麼可能跟主角這麼快就接觸,不是不想細寫,而是怕涉及到敏感地帶,河蟹大嬸太厲害了。今後國內的事情會少寫一些,國內建設為主,國外軍事為主,希望大家勿怪。
第二點,關於國家名字與主角名字。
國家名字確實想按照那年那兔那些事上麵的起,後來被我否定了,不是不好,是怕有部分讀者聽不懂啊,隻能用諧音字代表了,華國、鎂過、鷹國、得國、本日、鮮、翰國等等,一些地名,國內的可能會省略一個字,比如黑省、遼省、沈省、魯省等,哈市、齊市、遼市等,國外的還是按照國外漢語翻譯的地名。一些人名,依舊按照翻譯名字,但是如果涉及敏感人物,或許會做出一些調整。主角名字難聽嘛?可是現在再改似乎晚了吧,都簽約了。
第三點,本書主線。
穿越前(第一章)就明了主角所在社會所麵臨的生活,穿越後帶著帝國時代和紅警基地融合變異的產物,來到9年代,先想到的是如何不再重複上一世的經濟災難,為國家建設一個堅固的經濟體係,然而紅警的出現,以及混亂的邊境,主角展了軍工,更是因為接收了從蘇聯出逃的情報分子,遭到老毛子的注意,然後展軍工,被國家現不受控製的武裝力量,但是有著上麵的照應,不得不麵臨被驅逐出境的情況,在國外,為了資源為了能量為了提升科技等級,更是為了好好的活著,不得不開始規劃人生大計。既要展國內經濟,又要麵臨老毛子的突擊報複······看後續。
第四點,九十年代蘇聯遠東邊防軍區及環太平洋軍區實力如何。
先明一點,邊防軍不等於國防軍不等於蘇軍,如果我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前夕,咱們國家派一個野戰師的力量就可以收複被蘇聯占領的國土,甚至打下東北上方的半個北亞,可能會有很多人會嗤笑,蘇聯那麼強大,怎麼可能,胡扯吧?近6萬現役軍人,5萬後備軍,能用火炮射核彈頭,或許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但這些是曾經的蘇聯,不是九十年代解體前夕的蘇聯,請看下麵的幾點。
1、為了與美國全球爭霸,蘇軍每年消耗國民產出的~4%,而美軍隻有8%。考慮到雙方經濟總量的差距,這讓蘇聯備感壓力山大,不放下這個包袱,經濟展無從談起。同期鎂國gdp是蘇聯的五倍。
、巴喬夫於1988年1月宣布單方麵大裁軍之後,5萬人複員,人員安置大大的拖累了政府開支。9年夏,德國統一談判後,蘇聯從東德和波蘭全部撤軍,5萬名士兵、15萬名軍官和大約15萬名家屬,還有89年撤離的5萬人,總計7萬,建製不撤銷的部隊需要在國內找到營房和訓練場地,建製撤銷的部隊需要找到武器裝備貯藏庫,並且安置成了大問題。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讓蘇聯直接損失1億美元,並且大量前往營救的士兵因為沒有有效措施死亡,堅定了巴喬夫裁軍計劃,更有後麵“魯斯特”事件的影響,讓蘇聯軍隊徹底蒙羞,造就了信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