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災後重建(1 / 2)

不得不,楊大利的到來,確確實實改變了太多的事情,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偏離了原本的方向,呼籲救災的新聞布會提前了許多,而本需要很久才能泄洪的太湖,七月二日在基洛夫和四旋翼運輸幫助下,通往長江和大海的河流上各個阻攔的泄洪閘被打開,一些阻壩被成功的炸開,僅一的功夫,太湖的水麵就下降了6米,並且還在持續下降,災情開始緩解。

到了七月五日,太湖兩側各條支流也開始揮作用,水位更是大幅度下降。

楊大利看了看山下已經露出的泥濘地麵,看來這重建工作確實沒辦法立刻開始執行。雖然咱有城鎮中心,難不到咱,但是保密和遮掩方麵還是需要好好計劃計劃的。

老婁和老丁現在肯定沒法動用,畢竟一個辦事處就兩個高層,拖拉機銷售和全國網點的鋪設這麼大的項目,已經把這倆人累壞了。那還得從外交院要人啊,其他的人不是戰士就是工程師,或者又是農民,經營這方麵完全理不通,不過可以嚐試一下讓間諜管理公司,畢竟上次周傑的那些關於經濟的問題,還是很吊的,先拉來幾個看看效果如何。

作為情報頭子的周傑,目前已經再次返回了莫斯科,同行的還有著一百名的下屬。楊大利當時覺得一百名已經很多了,沒曾想周傑卻遠遠不夠,這讓楊大利十分的吃驚,怎麼可能?電影裏不都是一兩名就可以搞定麼。

周傑的解釋是,前期布置情報線,需要人員偽裝成各類職業的線報人員,有可能是咖啡店的老板,也有可能是服務員,有可能是酒店前台,也有可能是警署高管,想要在一個國家布置情報係統,至少需要兩千甚至更多的情報人員,直把楊大利給震住了,這特麼的是叫遍地是雷麼,要是在遊戲裏,估計狗子進來,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間諜的招募還需要一段時間,因為楊大利要找一處比較隱蔽的地方建造城鎮中心,現在這裏可沒有適合加建造度的農民。

一直忙活到七月十號,雨水把地麵的泥濘衝散的時候,楊大利才乘坐著基洛夫在海裏找到了一處合適展區的地方,太湖北部的惠山南坡。

雖然地方楊大利選好了,但並不像在國外一樣直接開幹就是了,這地皮還要跟政府部門商討,都是錢啊。

洪水終於因為提前開閘和打開堵壩而退去,比前世早了將近半個月,但是帶來的效果,卻不是用數字來衡量的。

汽車行駛在未被清理的街道上噴灑著消毒液,拖拉機拉著寬大的車鬥往外運送著被大水卷進來的雜物,大量的危房危樓被推倒·····

災後重建要比楊大利想象中難了太多,光是無家可歸的那一眼望不到邊際的帳篷,就給許多人難以形容的壓抑。

基洛夫和四旋翼返回穀地運送來了兩千名農民工,惠山南坡的地皮讓老婁與政府部門已經商談完畢,國家給予了大力的支持,並沒有花一分錢,就把這座現在還未開成景點的惠山租給了建造集團七十年,但是要求卻是需要建造集團提供兩萬個工作崗位,還有必須安置至少五萬災民的指標。這樣的一份合同,算不上承包土地,隻能緊急情況下,做出的一個折中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