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皮革化學品的分類及其特點(1 / 1)

在製革生產過程中,除了獨立的機械操作外,每個工序都要用到幾種或十幾種皮革化學品。整個製革過程要用到數百種皮革化學品。根據這些化學品的來源、組成、性能以及用途不同,一般可將其分為以下幾類:

1.2.1皮革用基本化工材料

(1)酸類

硫酸、鹽酸、甲酸、乙酸、草酸、乳酸、苯二甲酸等。

(2)堿類

燒堿、純堿、氨水、石灰、硫化鈉、硫氫化鈉、小蘇打、硼砂、矽酸鈉、碳酸銨等。

(3)鹽類

食鹽、氯化銨、硫酸銨、元明粉、氯化鈣、六偏磷酸鈉、大蘇打、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鈉、焦亞硫酸鈉、氯化鋇、甲酸鈉、乙酸鈉、甲酸鈣、苯二甲酸鈉、紅礬、明礬等。

(4)氧化劑

亞氯酸鈉、次氯酸鈉、漂白粉、高錳酸鉀、雙氧水等。

(5)還原劑

硫代硫酸鈉、二氧化硫、保險粉(連二亞硫酸鈉)、亞硫酸鈉、焦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鈉、硫酸亞鐵、葡萄糖等。

(6)其他

氟矽酸鈉、白雲石粉、酒精、四氯乙烯、甘油、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

1.2.2皮革用酶製劑

酶是一種由活體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特殊蛋白質,它在生物體內的新陳代謝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國際生物化學聯合委員會對酶的分類方法,將酶分為六大類:氧化還原酶、轉移酶、水解酶、裂解酶、異構酶和合成酶。皮革上用的酶製劑主要是水解酶類,如蛋白酶、脂肪酶等。酶可催化生皮內纖維間質水解、脂肪水解、非纖維蛋白水解。所以,酶製劑可用於浸水、脫脂、脫毛、軟化等工序。

1.2.3皮革用濕加工助劑

皮革用濕加工助劑主要包括浸水助劑、脫脂助劑、浸灰助劑、脫灰助劑、染色助劑等。基本上都是各種類型的表麵活性劑,主要應用表麵活性劑的潤濕、乳化、分散、滲透、勻染等作用來促進和改善各製革工序的物理和化學作用,從而達到縮短生產周期、節約化工材料、提高生產效率、改進成革質量的目的。目前皮革工業中應用的表麵活性劑不僅有陰離子型和非離子型,而且還有兩性型及其他類型的表麵活性劑。

1.2.4皮革鞣劑

用於鞣製的將生皮變為革的化學材料稱為鞣劑。皮革鞣劑可分為三大類:無機化合物鞣劑、有機化合物鞣劑和無機有機結合鞣劑。無機化合物鞣劑主要有:鉻鞣劑、鋯鞣劑、鋁鞣劑、鐵鞣劑、鈦鞣劑、矽鞣劑等。有機化合物鞣劑主要有:植物鞣劑、芳香族合成鞣劑、樹脂鞣劑、醛鞣劑、油鞣劑等。無機有機結合鞣劑主要有:植-鋁結合鞣劑、鉻-植結合鞣劑等。

1.2.5皮革用染料

染色是皮革生產過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通過染色可賦予皮革各種鮮明而牢固的顏色,提高皮革的使用性能。皮革生產上使用的染料大多是從紡織品染色的染料中篩選而來的。染料的選擇主要應滿足皮革對耐溫、耐洗和耐光的要求,而且應與皮革有較好的結合性。皮革染色中常用的染料有:酸性染料、直接染料、堿性染料、活性染料和金屬絡合染料。

1.2.6皮革加脂劑

加脂也是皮革生產過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通過加脂工序將加脂材料引入已鞣製的皮革中,使其在皮膠原纖維界麵形成油膜,潤滑膠原纖維,從而防止膠原纖維的黏結,賦予皮革良好的耐彎折性、韌性、彈性、疏水性和延伸性,提高皮革的強度和豐滿性。根據製備加脂劑所采用的原料不同,加脂劑可分為四大類:天然油脂加脂劑、天然油脂的化學加工產品、合成加脂劑、複合型和功能性加脂劑等。

1.2.7皮革塗飾劑

皮革經幹燥、機械整理後,除少數品種(如絨麵革、底革等)可作為成品而直接銷售外,絕大多數品種都需經塗飾後才能銷售,如全粒麵鞋麵革、全粒麵服裝革、修飾麵革等。皮革塗飾是在幹燥和整理後的皮革表麵施塗一層有色或無色的天然或合成高分子薄膜的操作過程。皮革塗飾過程中經常輔以磨、壓、摔、拋等機械加工,掩飾原料皮原有的或加工過程中造成的傷殘缺陷,以提高塗層乃至皮革的質量。可以說,塗飾是美化皮革外觀質量的重要操作,對提高皮革的附加值能夠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用於皮革塗飾操作的化學材料稱為塗飾劑。塗飾劑主要由成膜劑、著色劑、塗飾助劑和溶劑組成。成膜劑又可分為:蛋白質類成膜劑、硝化(醋酸)纖維類成膜劑、乙烯基聚合物類成膜劑和聚氨酯類成膜劑。著色劑主要有顏料、顏料膏和染料。溶劑有水和有機溶劑兩大類。塗飾助劑的類型較多,主要有:手感劑、光亮劑、消光補傷劑、增塑劑、增稠劑、滲透劑、流平劑、發泡劑、消泡劑、穩定劑、填料、交聯劑、防腐劑、防水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