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1概述自從19世紀中葉合成染料出現以來,合成染料在美化人們的生活、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促進人類文明及社會進步方麵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可以想象一個沒有色彩的世界將是多麼的單調、乏味和可怕。但是同任何事物的發展一樣,在合成染料的生產和使用中也出現了一些嚴重的問題,比如染料的汙染問題,一度引起人們的不安和恐慌。染料的汙染問題最早發現於德國,1884年人們開始用聯苯胺類單體合成了一係列直接染料,1895年德國在一個生產品紅的染料廠發現了4個膀胱癌患者,當時引起了人們的警覺。隨後經過德、英、美、法、日等國科學家多年的研究,1954年以後確定了聯苯胺、1-萘胺、2-萘胺、4-氨基聯苯、聯氯苯胺等屬於致癌物質,禁止用其生產染料。隨後又經過多年的實驗及研究,德國政府率先於1994年、1995年先後明令禁止在食品及日用消費品中使用有致癌作用的22種芳香胺及涉及的118種偶氮染料。繼德國之後,歐盟及歐洲許多其他國家也於1995年參照德國法規製定了類似的條例。在此之後土耳其及南亞、東亞的一些國家也提出了相應的條例。我國也在1997年明確規定在出口的紡織、皮革、玩具等產品中不能使用禁用染料。實際上禁用的染料不止於此,因為由此22種芳香胺所衍生的染料遠遠超過了118種。染料分子結構分析和染色織物實測結果表明,有些染料所用的中間體並非致癌物質,而中間體在合成過程中混有少量的致癌性副產物,該染料亦屬禁用之列。
(1)22種致癌芳香胺
4-氨基聯苯(4-Aminodiphenyl)
聯苯胺(Benzidine)
4-氯-2-甲基苯胺(4-Chloro-2-toluidine)
2-萘胺(2-Naphthylamine)
4-氨基-3,2′-二甲基偶氮苯(鄰氨基偶氮甲苯)(O-Aminoazotoluene)
2-氨基-4-硝基甲苯(2-Amino-4-nitrotoluene)
2,4-二氨基苯甲醚(2,4-Diamino-anisole)
4,4′-二氨基二苯甲烷(4,4′-Diaminodiphenylmethane)
3,3′-二氯聯苯胺(3,3′-Dichlorobenzidine)
3,3′-二甲苯聯苯胺(3,3′-Dimethylbenzidine)
3,3′-二甲氧基聯苯胺(3,3′-Dimethoxybenzidine)
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3,3′-Dimethyl-4,4′-diaminodiphenylmethane)
2-甲氧基-5-甲基苯胺(2-Methoxy-5-methylaniline)
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甲烷[4,4′-Methylene-bis(2-chloroaniline)]
鄰苯甲胺(O-Toluidine)
2,4-二氨基甲苯(2,4-Toluylenediamine)
對氯苯胺(p-Chloroaniline)
4,4′-二氨基二苯醚(4,4′-Oxydianline)
4,4′-二氨基二苯硫醚(4,4′-Thiodianiline)
2,4,5-三甲基苯胺(2,4,5-Trimethyaniline)
對氨基偶氮苯(p-Phenylazoaniline)
鄰氨基苯甲醚(O-Anisid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