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戚繼光的戚家軍(1 / 2)

(一)抗倭名將戚繼光

戚繼光是明代著名的抗倭將軍,在臨海更是赫赫有名。戚繼光17歲就襲職登州衛指揮簽事,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南抗倭寇,北鎮邊疆,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他智勇雙全,深通韜略,治兵有方。他指揮的戚家軍,甚至出現過殲敵千人,而戚家軍沒有一人傷亡的罕見戰例。

戚繼光出身於將門世家,他的父親戚景通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將領,56歲才有了戚繼光這個兒子。但戚景通卻從小嚴格管教戚繼光,有一天他發現戚繼光腳上穿了一雙十分考究的棉絲編織的鞋子,非常生氣地說:“你這麼小就享受榮華富貴,等你長大了就會追求更豪華的生活,那還怎麼勤儉治家嗎?這樣的人當上將軍還不得克扣士兵的軍餉啊?”後來,戚景通知道鞋子原來是外祖父家送的,但還是不允許戚繼光穿。

戚繼光十幾歲就跟隨父親勤學苦練武藝,誌向遠大,小小年紀就語出驚人:“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在明世宗的時候,日本南北朝內戰中失敗的南朝武士喪失軍職,成為“浪人”,就與我國的不法商人相勾結,還吸收了一部分破產的農民,組成海盜集團,經常坐船來到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他們走私販賣,燒殺搶奪,這就是曆史上所說的“倭寇”。

而少年戚繼光的誌向就是要打擊猖獗的倭寇,還臨海居民安寧的生活。

1548年,20歲的戚繼光就開始奉命率領士兵鎮守薊門。25歲的他開始進入山東抗倭,戰功顯赫。28歲終於有機會被派到浙江抗倭,他以激動的心情寫下了《過文登營》,最後兩句尤顯英雄氣概:“遙知百國微茫外,未敢忘危負歲華。”

戚繼光決心在抗倭戰場上有一番作為,為祖國的尊嚴而戰,為民族的氣節而戰。

(二)號稱“戚老虎”的戚家軍

戚繼光調到浙江抗倭時,發現那裏軍隊紀律鬆散,戰鬥力非常差,於是決定招募新軍。他把告示一帖出來,就有一批吃苦耐勞、勇猛健壯的農民和礦工自願參軍。這些人大都吃過倭寇的苦頭,所以義憤填膺、精神頑強,再經過戚繼光的嚴格訓練,戰鬥力特別強。“戚家軍”的名氣就逐漸傳開了。後來幾經作戰,規模逐漸擴大。

戚家軍的紀律非常嚴明,隻要出征時有擾民行為的一律斬首,所以這也是一支無論走到哪裏都會獲得百姓支持的軍隊。很多少數民族都願意為之效命,忠心不二。一支軍隊受到這樣的擁戴是不常見的。

戚家軍的軍法也賞罰分明:如果作戰的時候不盡全力,就會被斬首。如果斬首敵人,那麼每獲得一個敵人首級,獎勵白銀四十兩。這樣士兵自然都會奮勇殺敵,以一當百,堅持作戰到勝利或者戰死沙場。

戚家軍被倭寇惶恐地稱為“戚老虎”,百戰不敗。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戚繼光的治軍思想極其先進。配備了後膛的神威將軍炮、佛郎機炮、大口徑的加農炮、倭刀、鐵甲,戚家軍的裝備在當時可稱是東亞第一,世界前茅。

戚家軍在後來的歲月裏,創造了無數輝煌,轉戰浙江福建,屢戰屢勝。

從嘉靖三十八年戚家軍建軍到萬曆十一年戚繼光去職,勇猛頑強的戚家軍總共殺敵十五萬多人,在基本和平的萬曆年間是極其突出的戰績。

(三)戚家軍驅逐倭寇

倭寇由於害怕戚家軍,所以經常在各地逃竄,那麼戚家軍也就跟隨著倭寇轉戰,曆經十年,江浙福建一帶的倭寇都不敢再出沒,怕得逃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