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鬥爭
20世紀20年代初期,馬列主義開始在朝鮮族地區傳播。隨之朝鮮族地區的新文化運動迅速發展,很多馬列主義的經典著作和介紹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書刊陸續從蘇聯、朝鮮、上海和北京等地傳入朝鮮族居住地區。眾多朝鮮族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不顧日本帝國主義、國內反動統治階級及內部民族主義分子和宗教勢力的百般阻撓,他們團結起來勇敢地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想出各種方法躲開敵人的搜查和迫害。並在和龍、延吉、琿春、汪清等地相繼組織起青年團體,以夜校、演講會、聯歡活動等多種形式向群眾宣傳馬列主義和革命思想。
與此同時,東北各地朝鮮族的抗日團體不斷壯大,並積極籌建抗日武裝隊伍。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朝鮮族人民更是高高舉起了革命的火炬,於1930年5月1日,以延邊地區為中心,開展了“紅五月鬥爭”。延吉縣龍井工人舉行總同盟罷工,接著數千名小學師生也以罷課罷教反對日本侵略者。同年8月,敦化和吉敦鐵路沿線的朝鮮族群眾在中共吉敦臨時黨支部領導下,發動了規模較大的“八一吉敦起義”。盡管“紅五月鬥爭”“八一吉敦起義”和後來的一係列地方起義均以失敗告終,但這些壯舉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僅僅3個月的時間,整個東北地區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其中包括朝鮮族聚居地延邊。1931年秋到1932年春,朝鮮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東滿掀起了“秋收”“春荒”鬥爭。同時,朝鮮族地區也紛紛組織反日遊擊隊抗擊日本侵略者,後來這些遊擊隊發展壯大,成為了東北抗日聯軍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東北的抗日遊擊根據地最初也主要建立在朝鮮族聚居地,根據地的朝鮮族人民與其他兄弟民族一起,不僅積極支援遊擊隊,並且直接參加了戰鬥,他們配合遊擊隊作戰,保衛根據地,與各族抗聯戰士一起不斷粉碎敵人的掃蕩,無數的革命英烈、勇敢善戰的將士們用自己的寶貴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日讚歌。
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東北朝鮮族聚居地區形勢非常複雜。國民黨反動派為了奪取抗戰的勝利果實,組織進行了猖狂的反革命活動,對朝鮮族人民實行民族壓迫政策,國民黨統治區的朝鮮族文化教育事業也遭受嚴重摧殘。朝鮮族人民不屈不撓,他們一方麵積極響應中共中央的偉大號召,建立鞏固的東滿、南滿根據地,並在根據地開展熱火朝天的土地改革運動。另一方麵,又掀起了積極參軍參戰,支援前線的熱潮。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延邊地區參軍人數有52051人,其中朝鮮族占85%。朝鮮族戰士英勇善戰、奮勇殺敵,湧現出許許多多的戰鬥英雄和戰鬥模範集體。如1947年在攻打長春東站的戰鬥中,僅用8分鍾就攻下敵人堡壘的戰鬥模範連金成範連,還有身負重傷卻不下火線,隻身用機槍打退敵人50次衝鋒,殲敵50多人的戰鬥英雄鄭亨連。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在中國革命鬥爭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三)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中共中央應朝鮮勞動黨和政府的請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各地朝鮮族人民紛紛響應,掀起了反美愛國的熱潮。1951年7月《人民日報》第一版刊登了號召朝鮮族人民參加保衛朝鮮的文章。延邊大學副校長林民鎬以東北朝鮮族代表的身份發表聲明:堅決支持中央政府外交部動員居住在中國的朝鮮族人民參加朝鮮衛國戰爭的號召。廣大朝鮮族青年以投身到前線去的極大熱情,掀起了一股股參軍熱潮。據統計,抗美援朝參軍參戰的朝鮮族誌願軍人數眾多,僅延邊地區就有6萬人,平均每50名朝鮮族人中就有1人參軍。另外,由於朝鮮族聚居地區的多數青壯年都加入誌願軍,婦女成了生產的主力軍,繁重的生產勞動落在了她們的肩上。她們積極組織互助組,家家戶戶製訂豐產計劃,憑借著自己非凡的智慧與勤勞的雙手,圓滿地完成了農業生產任務。
期間,美帝國主義還在我國東北地區發動了“細菌戰”,並派遣特務進行反革命顛覆活動,而這一切,都被延邊、長白地區的朝鮮族人民一一擊碎了。
三、沐浴春風,振翅高飛
(一)建立民族自治區域
1949年10月召開的全國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對大漢族主義和狹隘的民族主義,禁止民族間歧視、壓迫和分裂各民族團結的行為。”另外,還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應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的大小,分別建立各種自治機關”。這為我國實行民族平等政策,建立民族自治地方創造了思想前提。1952年8月9日,經政務院會議通過,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批準,毛主席親自簽署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直接為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奠定了法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