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解放軍自渡河以來,天空像哭孩兒臉,一天未晴過,整日嘩嘩啦啦下雨,直下得魯西南一帶河平溝滿,黃河平槽。地裏莊稼被水淹倒,平地水深三尺。巨野、菏澤間本來地勢低窪,不少地方黃河河堤高過房頂,一旦河堤決口,沿岸數百萬人民將葬身魚腹,看著這種情勢,劉鄧首長心情萬分焦急。
雨下得更大了,蔣介石心中一陣竊喜。因為兵借水勢,隻要炸開一段黃河堤,學一個水淹七軍的故事,讓黃河來歸故道,即使不能把劉鄧大軍全部葬入水底,等他們從水中爬出來,黃河已經改道,他們又在黃河以北了,這就是蔣介石要侯、鄭等人完善的“摩”號行動第二方案。
消滅劉鄧大軍總部行動告吹,“摩”號行動第二方案開始執行。蔣介石命令空軍連續偵察黃河水情,並由他親自掌握炸堤行動。蔣介石隻要下一聲命令,炸堤飛機立即起飛……裝滿炸彈的飛機,隻要蔣介石把手一揮,魯西南一帶,尤其是巨野、菏澤間便會變成一片汪洋大海……
“真是憂心如焚嗬!”劉伯承司令員叫人搬來一把柳圈太師椅,坐在指揮正屋門口,望著院子裏的瓢潑大雨,他心情十分焦急,“常言說得好,兵來將擋,水來土屯!這黃河要決堤,土能屯住嗎?”
屋外下大雨,屋裏下小雨。魯西南的茅草屋,沒有幾間能頂住這麼大的雨,指揮部作戰室屋裏盆平缸滿,滿屋地下足有半尺來深積水,鄧小平政委連褲腳也不挽,踏著半尺深積水,在屋裏邊抽煙邊踱步。
新華社前線分社記者拿著“中央社”兩則電訊走進屋子,鄧政委隻朝第一則電訊標題瞥了一眼,便順手把這條無聊的東西遞給劉司令員;另一則電訊是說黃河水利專家雲集鄭州開會,討論“黃河歸故”一舉勢在必行……
“真是無聊之至,”司令員看了看電訊,把它擲向茶幾。他笑著問鄧政委:“我們這是第幾次了?”自從解放軍轉入外線作戰,劉鄧離開晉冀魯豫解放區首府——邯鄲,國民黨和“中央社”一再傳謠:一會兒說劉鄧作戰負傷;一會兒說他們身亡,這次又說被炸死……
“中央社就是造謠社嘛!”鄧政委指著第二份電訊說:“瞧,這一份……什麼水利專家,我看他是水戰專家,什麼學者,我看就是蔣介石他自己!‘黃河歸故,勢在必行’,是敵人放出迷惑公眾輿論的探測氣球!”
鄧小平政委的真知灼見,精辟分析,看敵人真是入木三分,一語戳破對方的陰謀。隻見他兩眼炯炯放光,倏然停止踱步,說出自己的打算:“這仗,我們不在黃河邊上打了!準備提前行動,全軍直進大別山!”
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決定由劉鄧率軍渡河,實施中央突破,揭開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序幕。軍委原定,要劉鄧大軍在黃河邊多打幾仗,因為越多殲滅幾旅敵人,進軍路上包袱越輕,並要求劉鄧大軍取得消滅敵9個旅的偉大勝利後,要多休整幾天,至於何時動身南征,一切由劉鄧自行決定。此時,鄧政委滿臉果斷堅定的神色,他聲音鏗鏘,急人民之所急:“為了冀魯豫邊區3000萬同胞,為了人民不遭洪水之害,這幾仗不打了,我們提前行動!”
但此舉談何容易,全軍渡過黃河,連戰皆捷,一天也沒有休息,再提前進行這樣大的戰略行動,究竟行不行?
“為3000萬人民利益,為全軍安危!”劉司令員語重心長地說,“你我不謀而合,走!”
劉鄧一聲令下,向大別山挺進開始了。全軍跨隴海、越黃泛,過汝河、渡淮水,開始了千裏躍進。黃泛區茫茫泥淖,是沒有人煙的地方,南京智囊團斷定大軍根本渡不過黃泛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