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徹底崩潰了。
正在這時候,千戶勃極烈聞訊趕到。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加上薛玉的妻子剛剛死在了自己的懷裏,聯想到以往種種,薛玉都有理由相信是千戶勃極烈最後臨時變卦,心狠手辣的殺死了女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雙方爆發衝突,薛玉武力本就驚人,震怒狂暴之下立殺十數人,血戰力竭重傷被俘。
消息傳出,兩國震驚!
薛玉的事情早早就在河北三鎮一帶、尤其是軍隊裏廣為流傳,眾人無不感佩他的癡情與執著。再加上薛玉平常的為人就很不錯,因此頗受將士們的愛戴和擁護。
在得知薛玉的遭遇之後,河北三鎮已是軍心激昂邀戰成風,誓要救回薛玉嚴懲凶手。
而金國那邊也有說法,他們已是答應放人但半道被賊寇所殺,這種事情他們也不想發生。但事發之後薛玉不問青紅皂白就在金國領地殺人,已是觸犯律法當治死罪!
很顯然,金國根本沒打算在這件事情上再軟下來。
消息很快傳到了兩國的朝堂中樞。這時,劉子羽凱旋歸國還不到半年的光景。楚天涯連忙召集文武參議決定,先盡量通過外交的途徑來解決此事。同時,楚天涯暗令河北嶽飛積極備戰,隨時準備應付突事件!
大宋的外交使節剛剛到達金國,金國這邊的朝堂之上發生了大事——主和派完顏昌下台了!
取而代之的,是金國四太子、勇戰派代表,完顏宗弼——也就是民間所說的,金兀術!
至此楚天涯心裏已然有數,薛玉一事看似偶爾,其實寓於必然之中。雖然他到現在還不知道真實的真相,但是通過最近發生的這些事情他可以相像——其中必然有金兀術的手筆!
金兀術是繼宗翰與宗望之後的金國兵馬大元帥,他心裏的想法肯定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南征,報仇血恨!
但是宋金兩國的一紙盟約和主和派宰相完顏昌的存在,就是金兀術最大的障礙。楚天涯假設如果他自己是金兀術,一定會想方設法挑起兩國爭端,最好還讓完顏昌給卷進去。薛玉一事看似是小,但他和金國的千戶勃極烈都是帶兵之人,身份極是敏感。如果金兀術知道了這件事情,隻須要一句話,就能讓他手下的千戶勃極烈言聽計從。至於如何激怒薛玉、如何截殺他的夫人、最後又如何逼急薛玉讓他動手殺人,都是一些不太重要的細節了。
事情已經鬧到這個份上,楚天涯和他身邊的大多數人都已經不再天真心裏有數——戰爭,已是不可避免了!
薛玉尋妻之事,頂多隻能算是一個借口,或者說一根導火索!
七年的和平,七年的安逸。現在,天下人的目光又再度凝聚到了河北三鎮,凝聚到了大宋年輕的魏王——楚天涯身上!
是戰是談,再度擺到了大宋朝廷的紙麵之上;為此朝廷之上再度分化為兩派,一主戰一主和。
今時不同往日,楚天涯不再一味的力挺主戰派,也不再一味的鄙視和打壓主和派。雙方爭論與分岐的出發點,不再是以往趙佶執政時的那種自私畏戰,而是都把目光放在了國家與民族的長遠利益之上!
這就是七年來,楚天涯帶給大宋朝廷的改變!
無論朝廷之上怎麼爭論,楚天涯從來沒有放鬆過對河北的關注,也從來沒有間斷過或明或暗的給河北輸送兵馬錢糧。他之所以縱容朝廷上的爭論連綿不休,一是想要看清朝堂上的這些人,麵臨大是大非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反應,借此來明辯奸偽擢賢廢庸。另一方麵,他也想借此來放一些煙霧麻痹金國。
所以,楚天涯非常希望朝廷之上吵得越熱鬧越好。
漸漸的,有細心的人發現,以往經常跟在楚天涯身邊的虎將楊再興不知道去哪裏了,楚天涯的說法是他回鄉祭母了;以往鎮戍陪都開封府的王荀離開開封了,楚天涯用一紙調令讓他去了太原把馬擴換回來;可是馬根本就沒有回洛陽,他因為突然被撤換有了情緒,因此被楚天涯尋了個過錯,一腳踢到了長城邊上的雲中去養馬守邊疆了。除此之外,國庫裏的錢糧賦稅總是無形的失蹤,下麵的人有了查覺往計相許翰那裏上報,總是如同泥牛入海沒有回音。為此,私下裏還有了許多關於“許翰謀私”的傳聞。楚天涯也作勢對許翰進行過敲山震虎,差點就要對他來一番“撤查”。
薛玉的事情發生後,大宋的朝廷上仿佛還有點亂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