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三國(5)(1 / 2)

嘉平三年(公元251),司馬懿去世,其子司馬師繼續控製曹魏軍政大權。嘉平六年(公元254),司馬師羅織罪名,殺害了反對他的李豐、夏侯玄、張緝等人,皆夷三族。又廢掉了曹芳的皇後張氏,另立皇後王氏。司馬師的這些舉動,令年輕的曹芳極為不滿。但由於司馬氏權傾朝野,曹芳敢怒而不敢言。當時,司馬師之弟司馬昭鎮守許昌,曹芳下詔命他出擊西蜀薑維,借機疏遠他,分散司馬氏力量。司馬昭可沒有那麼傻,在司馬師的示意下,他在出征前,率領著軍隊進入洛陽城。名為朝見皇帝,實則向曹芳示威,威脅皇權。曹芳的親信勸他下詔趁機除掉司馬昭,控製軍權,進而威脅司馬師交出軍政大權。曹芳立刻寫下詔書,但他畢竟年輕,麵對著詔書竟然嚇得渾身顫抖,不敢發出。曹芳優柔寡斷,司馬師卻雷厲風行,廢帝的陰謀正在秘密進行著。

司馬昭的軍隊進入洛陽城後,司馬師認為心裏有底了,便以皇太後的命令召集大臣們開會,說曹芳荒淫無度,不能繼續做皇帝了。大臣們沒有人敢公然反對。這次會議的結果是,收回曹芳的皇帝印信,讓曹芳仍然去做他的齊王。

曹芳被廢後,司馬師又以太後的名義,立了另一個小傀儡皇帝,十四歲的曹髦。曹髦即位一年後,正元二年(公元255),司馬師病死,其弟司馬昭繼掌曹魏大權。司馬昭由大將軍做到相國、晉公,加九錫,氣焰熏天。曹髦即位後,已漸漸長成一個小夥子,他見到皇權日漸衰落,氣憤難忍。一天,他對王沈、王經、王業等人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以待斃,今天我就想和你們一同聲討他。”王經連忙說:“目前司馬昭權傾朝野,天下人都願為他賣命,這已不是一兩天的事了。況且陛下身旁沒有軍隊,沒有兵器,您靠什麼聲討司馬昭啊?如果不謹慎行事,恐怕就要大禍臨頭啊!”年輕氣盛的曹髦哪裏聽得進王經的話,從懷中掏出了黃綾手詔,毅然說道:“我已經決定了!即使是死,又有何懼,何況也許還不至於死呢。”隨即入宮去見太後。王沈、王業見狀,立刻跑到司馬昭麵前告狀,王經不同意他們的做法,堅決不去,後來被司馬昭殺害。

曹髦見過太後後,手持寶劍,登上馬車,率領眾人衝出宮門。在宮門,曹髦遇到了司馬昭之弟司馬伷,大喝一聲,嚇得司馬伷驚慌逃竄。正在這時,中護軍賈充、成濟等人聞訊趕來,成濟問賈充怎麼應付。賈充說:“晉公命令,要死的不要活的。”於是成濟挺戟刺死了曹髦。

曹髦被殺後,十四歲的曹奐又被推上了傀儡的位置。曹奐在位期間,司馬昭完成了滅蜀的戰略計劃,司馬氏獨掌天下的時機成熟了。此後,司馬昭晉爵晉王,立其子司馬炎為世子。鹹熙二年(公元265),就在司馬昭死後不久,曹奐禪位於司馬炎,曹魏滅亡,西晉建立。曹奐貶為陳留王,得善終。

魏末的三個小皇帝,兩個被廢,一個被殺,在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的陰霾下,度過了悲慘的青少年時代。他們的悲慘命運不是他們自己選擇的,而是由當時政治形勢的發展趨勢造成的。

孫吳末路

經過孫權的治理,東吳在江東已然站穩了腳跟,並向四周擴展。魏文帝黃初三年(公元222),孫權稱吳王。吳黃龍元年(公元229),孫權稱帝,定都建業,與魏、蜀成鼎足之勢。但到孫權統治後期,東吳內部的矛盾逐漸顯露出來。孫權的進取之心漸漸消退,大臣間的爭權鬥爭也頻繁發生,東吳的統治進入了衰落期。

張溫是孫權非常信任的重臣,曾任選曹尚書,後又拜為太子太傅。由於張溫在出使蜀國時,受到諸葛亮的器重,引起了孫權的猜忌。恰巧張溫推薦暨豔為選曹郎,官至尚書,為東吳選拔人才。暨豔試圖改革當時的弊政,卻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孫權聽信讒言,將暨豔等人殺死。由於暨豔是由張溫推薦,孫權便以此為由,將張溫下獄。孫權不忍殺他,將他罷職為民,遣返原郡去了。孫權又借立太子事件,逼死了曾為東吳立下汗馬功勞的陸遜。孫權還任用呂壹等人為校事,監督大臣,凡事無論巨細,吹毛求疵,羅織罪名,誣陷忠良,遭到大臣們的反對。後孫權迫於壓力,殺掉了呂壹,但在東吳內部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