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戶日本後,劉阿知為首的這個部族被稱作“渡來人”,他們是一批掌握了漢民族先進科技文化的“高級知識分子”,主要從事文字工作和工藝製造。盡管他們是外來人,但漢朝在當時日本人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而且他們帶去了中國的先進生產技術和文化知識,促進了日本文明的發展,因此,他們很快成為日本社會中地位頗高的新貴族。劉阿知被天皇賜姓東漢使主,定居於高市郡檜前村(今日本奈良縣檜前村),他的長子劉都賀後來被天皇賜姓為直。
日本史學家阪本太郎所著《日本史概說》一書中這樣評價來自中國大陸的“渡來人”:劉阿知一族及其後裔傳入日本的漢文化,無論在精神還是在物質方麵,都給日本文化以劃時代的影響。在精神文化方麵,漢字、漢籍以及儒教和佛教的傳入決定了後來日本文化的性質。在物質文化方麵,水利、灌溉、養蠶等農業技術,建築、雕刻、織布、冶金、製陶等各種工藝技術及其製品,都為當地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貢獻。
劉阿知的兒子劉都賀將當時中國的紡織技術傳入了日本,他因此被稱為都賀王。仁德天皇60年(372年)四月初八,劉阿知的後裔被賜姓阪上,雄略天皇16年(471年)十月初一,劉阿知的部分後裔又被賜姓大藏。另外,內藏家族也是劉阿知的後裔。
阪上家族中,出過“征夷大將軍阪上田村麻呂”,當時主要負責朝廷軍事,後裔有阪上、丹波等諸姓。大藏家族負責朝廷財政,成為日本大藏省(現財務省)名稱來源。後裔有原田、秋月、高橋、波多江、江上等諸家姓氏。其中原田、秋月、高橋家族曾為城主(相當於中國古代的小諸侯)。內藏家族負責朝廷內事務,成為內務省名稱來源。日本大名鼎鼎的丹波氏家族掌控日本皇家醫藥機構達千年之久,成為壟斷日本醫學最高地位的大家族,至今仍為後人景仰。其中丹波元簡曾在一本書的序言中,明確宣稱自己是漢獻帝劉協的後裔,漢名劉蕆庭。
到日本朱雀天皇時代(930—946年),劉阿知後裔、漢高祖劉邦的第45代孫大藏春實官任征西將軍,為平定當時日本發生的“天慶之亂”立下了汗馬功勞,並於天慶三年(940年)五月初三受到天皇的巨大嘉獎和賞賜,被賞賜錦禦旗、皇族紋章、軍配。當此之時,這支劉氏皇族後裔“恩寵偉大,威勢極盛”。自從大藏春實之後,大藏家族一直任長門守、太宰大監等顯要職務。
大藏春實因功被封為征西將軍後,曾在日本九州原田築城。日本天承元年(1131年),一直住在原田的劉氏後裔正式以原田為姓,之後逐漸形成了今天日本社會中的著名姓氏——原田。到今天,原田家族已傳到劉邦的 第93代。這支源出中國劉姓的日本原田家族,在九州島福岡市建立了漢太公廟。他們至今保存著代代相傳的族譜,注明自己是劉邦的後裔,而且按照傳統的禮節到太公廟對劉邦等劉姓遠祖進行定期祭祀。
原田家族在日本很受人們尊敬,他們也始終不忘自己的祖先,1988年還特意專程從日本來中國為其祖先劉邦、劉徹祭陵。
劉邦劉備,一樣不一樣
劉邦何許人也?不說大家都知道。劉備何許人也?不說大家也知道。作為大漢開國君主,劉邦的曆史功績遠遠大於劉備;身為經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主人公之一,劉備的名氣明顯超過劉邦。雖然這爺倆之間隔著四百多年,但作為劉邦嫡孫中山靖王劉勝後代的劉備早年在性格、愛好、誌向以及經濟狀況上和他的老祖宗劉邦卻如出一轍,頗為相似。
劉邦早年做過亭長,這是個芝麻綠豆大的小官,大體上相當於人民公社時期的大隊(由幾個村組成)隊長。這種不入流的公務員工資少得可憐,而他又好吃懶做,貪酒好色,所以家裏窮得叮當響,可謂一窮二白,徒有四壁。他最喜歡的東西,除了醇酒美姬,還有一樣,那就是交朋友,不管是地痞流氓,還是縣政府的大官二衙役,他都能說得上話,是個黑道白道兼吃的人物。一次,劉邦出差見到了秦始皇的車駕儀仗,不由心生羨慕,發出一句震撼古今的讚歎:“大丈夫當如是也!”大概從那時候起,他就有了要幹一番大事業的想法。
無獨有偶,劉備少年時失去父親,以賣草鞋打草席維持生活,15歲時才由叔父劉元起資助進學堂識字讀書。可是,劉備不“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卻喜歡玩樂,追求穿戴,整天呼朋引伴四處玩耍,劉元起根本管不住他,隻有一聲歎息的份!然而,劉備卻有著更高的誌向,他在和夥伴們玩耍時,曾經指著他家東南角的一棵大桑樹說他長大後一定能經常乘坐像那桑樹一樣的“羽葆蓋車”(古代的一種皇家禦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