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距瞄準發射日期隻剩2個月了。休斯公司衛星技術專家通知我方火箭總設計師,將大橢圓過渡軌道遠地點提高11119公裏,即高度由標準的35786公裏上升到368979公裏,以節省遠地點發動機的推力。這一改動,意味著兩個月精心設計計算完成的飛行軟件要全部重做。箭載計算機被稱為火箭控製係統的"大腦",火箭在飛行中的拐彎、關機、俯仰、滾動等各種飛行姿態都是由它的中樞神經——飛行軟件來實施的。火箭飛行軟件設計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為保證達到衛星"按時發射、可靠飛行、準確人軌"的總體要求,"亞星"發射指揮部決定在25天內拿出質量絕對可靠的兩套主要飛行軟件。如此短的時間完成如此艱巨複雜的任務,這在國內還是第一次。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上海華東計算機研究所、萬源公司總體部和第12研究所緊密配合,終於解決了這一難題。
一個難題剛剛解決,另一個難題接踵而來。發射"亞洲一號"衛星,休斯公司提出了要用火箭帶動衛星起旋的要求。而我國已成功發射過5顆通信衛星的"長征三號",都是在"星箭分離"後衛星自動起旋。承擔這一設計任務的研究小組立即鑽進了以數據構織的資料海洋,反複分析研究火箭起旋的運動狀態和多種因素對起旋運動的幹擾和影響。他們選擇了可靠性較高的固體燃料起旋技術,采用4個起旋部件來防止萬一。經過實驗,達到了衛星起旋的要求。前後僅用了半個月的時間。
為了成功地發射"亞星",雖然此時西昌城已經建起了配套完整的測試發射、指揮控製、跟蹤測量、通信、氣象和技術勤務保障6大係統,但為適應對外發射服務的需要,設備仍在不斷完善著。為了在"亞星"發射前進行測試,需要建設一座麵積為700多平方米,溫度控製在25℃左右,濕度控製在35%~50%左右,潔淨度達到10萬級的高大廠房。其潔淨度就是指在每立方米空氣中所含的大於或等於05微米的塵埃數必須少於35×10萬個。要建造如此高潔淨度的廠房,國內尚無先例,也無國外資料可供參考。在這種情況下,北京特種工程設計研究院的高級工程師萬才大率領攻關小組夜以繼日,短短50天時間裏,就拿出了120多張設計圖紙。廠房竣工後,按預想起碼需要40天才能調試出來,但到第7天時,最佳狀態可以達到5000級,塵埃更少了,比休斯公司提出的要求高出20倍。
隨後,研究院設計人員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塔架的改造方案,在衛星段增加了大小兩個封閉口,使內部的潔淨度、溫度、濕度達到了"亞洲一號"衛星的要求。為方便負責"亞洲一號"的國外技術人員,還建起了騰雲樓賓館。在賓館設立了咖啡廳、健身房、台球室,裝備了程控電話係統。另外,發射中心專門引進了一套11米的衛星地球站,它可以與洛杉磯詹姆斯堡開通,同休斯公司保持直接聯係,中心還為外賓提供了能夠接收國外節目的電視接收係統。
年4月7日,北京時間21時30分,隨著"起飛"令下,火箭尾部噴出一股桔紅色的烈焰,"長征三號"騰空而起。發射中心的歡呼聲,掌聲響成了一片。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指揮控製大廳中央,中國衛星發射測控係統部"亞星"技術協調員張有根,高興地把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送來的起旋火箭點火時間,星箭分離時衛星姿態和6個初始軌道根數的傳真件,鄭重地交給了美國休斯公司的首席科學家斯坦豪爾。斯擔豪爾先生迅速揮筆簽了字。這標誌著發射"亞星"任務的圓滿完成。
中國西昌所發生的壯舉,立即成了全世界的熱門話題:菲律賓《世界新聞》發表社論,稱讚這次發射成功令人驚歎和矚目;泰國《中華日報》評價:"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聯邦德國的駐京記者說:"中國的衛星發射技術被外國專家認為是可靠的。中國人的口袋裏已經裝著另外一些外國衛星的發射合同";亞洲衛星公司來電:"這次亞星發射成功,全世界報章均以大幅報道,使中國’長征三號‘火箭登上世界舞台,加強了中國的威望"。發射"亞洲一號"衛星,使中國正式進入國際航天發射市場。這是我國航天事業的一躍,也是揚國威、振民氣的一躍。
開發開放浦東
建立上海浦東開發區,是一項跨世紀的偉大工程。1990年4月18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上海宣布: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東地區的開發,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政策。他指出,這是中央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作出的又一個重大部署。歡迎外國企業家及港澳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投資,參加浦東開發。中國將為此提供優越的合作條件和日趨完善的投資環境。上海有良好的工業基礎,有眾多的科技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有幾百萬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產業工人,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又有同國外廣泛聯係的渠道,依據這些綜合優勢和中央給予的政策,上海可以有計劃有步驟地、紮紮實實地把浦東建設成為一個設施比較配套、齊全、現代化的和外向型的工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