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成立,為推動浦東開發創造了日趨完善的投資環境,適應了股份製經濟發展的需要。股份製是依靠企業之間、企業與個人之間的橫向資金融通而形成擴大的,因此,其發展需要有發行股票、向社會集資的場所。股份製企業的股東是通過自由轉讓產權、分散風險從而實現收益最大化的,他們也需要有產權交易的固定場所。所以,股份製的發展,金融體製改革的宏觀配合十分重要。應盡快建立一個結構完善,機製健全、經營靈活、管理有效的資金市場,以打破信貸資金縱向分配和條塊分割管理對資金橫向流動的束縛,促進多種融資形式的發展,使股份製企業能以最小的成本籌措資金;股東可以方便地轉移資產;政府能夠通過經濟手段實現對股份製企業的間接管理。由此看出,上海證券交易所的開張,為中國發展證券交易、完善金融市場,樹立了一麵良好的旗幟,它對經濟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七五"計劃完成

4月六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並正式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七個五年計劃》(1986—1990年),在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下。經過全國人民的艱苦努力,到1990年底已勝利實現。

到1990年底,"七五"計劃規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項指標,絕大部分完成或超額完成。"七五"期間,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78%,國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長78%;均高出計劃規定的發展目標。工農業持續增長,國內市場繁榮,對外經濟活躍,大多數經濟指標已經完成或超額完成計劃,其主要表現是:

農業經濟全麵發展,糧食、油料、糖料生產創新的曆史紀錄。1990年全國農村社會總產值達到16253萬噸,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85年增長878%,平均每年增長134%,以糧、棉、油、糖為主要標誌的種植業生產,"七五"前期處於徘徊階段,後一兩年開始出現轉機,特別是糧食生產兩年豐收,1990年糧食總產量達到43500萬噸,比1985年增加5590萬噸,扭轉了糧食生產多年的徘徊局麵。1990年棉花產量達到447萬擔,比1985年增加32萬擔,超過了計劃指標。油料、糖料、烤煙、蠶繭、茶葉、水果等產品也有不同程度增產。牧業、漁業生產穩步發展,居民菜籃子比較豐盛。農業物質裝備水平有所提高。1990年末農村生產性固定資產原值達3886億元,比1985年末增長824%;農業機械總動力達2854億瓦特,增長365%;化肥施用量增長468%,農藥、農用塑料薄膜等的使用量也有所增加,科技興農有了良好的開端。以鄉鎮企業為主體的非農產業發展迅速,形成農村產業結構新格局。"七五"時期非農產業增長16倍,年均增長209%,在農村社會總產值中所占比重已由1985年的429%上升為1990年的546%。1990年鄉鎮企業的出口創彙總額已達到130億美元,占全國出口創彙總額的217%。

工業經濟主要計劃指標提前實現,重工業品產量在國際上的位次上升。輕工業增長快於重工業增長,各種經濟類型工業全麵增長。"七22"期間,輕工業年均增長73%,集體工業年均增長176%,"三資"工業年均增長74%。全民和集體工業占全部工業的比重由1985年的977%下降到1990年的914%(含全民和集體合營)。列入"七五"計劃的28種主要工業產品中的23種產品提前達到或超過了計劃的要求。鋼產量登上了6000萬噸新台階,原煤突破10億噸大關,發電量越過6000億千瓦小時,表明我國工業生產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工業經濟實力明顯增強。與1985年相比,1990年我國的布、水泥產量繼續保持世界第1位,煤、電視機產量由第2位上升到第1位,發電量、化學纖維由第5位上升第4位,生鐵、鐵合金由第4位上升到第3位,原油、化肥、鋼等產量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七五"時期,工業部門全民所有製企業完成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投資2000億元,比"六五"時期增長一倍多,平均每年有上百個大中型企業建設項目竣工投產,一些重要生產能力逐年擴大。到1990年底,全國獨立核算工業企業擁有固定資產原值143億元,比1985年擴大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