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前一天,各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發表了賀信。賀信回顧了中國共產黨70年的奮鬥曆程,指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形成的,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曆史選擇。賀信指出,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同中國共產黨在幾十年的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風雨同舟,患難與共,建立了親密的合作關係和深厚的戰鬥友誼。並表示,它們要加強自身建設,積極參政議政,實行民主監督,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而進行不懈的努力。

同時,全國各地也舉行了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

過去的70年是輝煌、豪邁的,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關鍵取決於我們的黨。11億中國人民期待著這一天,5000萬中國共產黨人滿懷信心地走向這一天。

實行高中會考製度

我國在1977年恢複了高校招生考試,實踐證明,這一製度是選拔人才的行之有效的辦法。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具有積極影響:一是促進了中學教學秩序的恢複和鞏固,極大地調動了各級各類學校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大大推動了整個民族對知識的追求和讀書風尚的形成;二是招生中實行的"分數麵前人人平等"和"全麵考核,擇優錄取"的方針,不僅招收到一大批具有真才實學的新生,而且卓有成效地抵製了"走後門"等不正之風,對於改變社會風氣起到很好作用。

但是,這一重大改革本身也存在不足之處,因為我國自從恢複高考製度以來,即麵臨著龐大的考生群:高校每年錄取學生大約占應屆高中畢業生的20%,同齡人的3%,因此升學競爭異常激烈。這就導致很多中學為追求升學率忽視了教育規律,出現了"高考考什麼就教什麼、學什麼"的不正常現象,德智體全麵發展的方針得不到很好貫徹,其結果是學生知識結構不合理,基礎知識畸重畸輕,影響到教育質量的全麵提高。為改變這一不正常狀況,經過幾年的試點後,我國於1991年秋在全國範圍推出了省級普通高中會考製度。

所謂省級高中會考,是指以省為單位進行命題,實施全省普通高中的統一文化考試。高中不再分文、理科,9門文化科目考試成績及格的學生才有資格參加高考。實行高中會考是為了全麵貫徹教育方針,加強教學管理,推動教學改革,大麵積提高教學質量,給中學教學以正確導向。普通高中畢業會考對改善高校招生有很大作用。會考是國家承認的省級普通高中文化課畢業水平考試。它是檢查、評價普通高中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也是考核學生是否達到必修科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的重要手段。這一改革有利於改變以往各校自行考試,學生學業無法以國家規定的標準來確定的弊端。會考與高校招生選拔考試具有不同的性質。凡是思想品德表現(包括社會實踐)合格,會考成績達到學籍管理中規定的文化課成績合格標準,體育也達到合格標準的學生,可以取得普通高中畢業證書。

會考采取考試和考察兩種方式。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政治、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曆史。考察科目為:勞動技術課和物理、化學、生物的實驗操作。體育課由各學校按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進行考試。會考均為學完一門考一門。省、自治區、直轄市教委、教育廳(局)根據會考學科中必修課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結合本地區中學教學的實際情況,指定會考範圍和標準,作為會考命題的依據。高中畢業必修課都應達到合格標準,高考隻考與專業有關的學科。對於一個省的學生來說,會考時問根據教學計劃確定,各中學不便像過去那樣隨便調整各科教學時數和內容,過早地文理分科,而是必須按會考時間來安排教學進程,這有利於抑製偏科現象。可以看出,會考隻是一次與畢業考試合二為一的考試,既沒有增加考試次數,也沒有拓寬考試內容,沒有隨意提高考試的難度和要求,加上國家教委已對現行普通高中教學計劃作了調整,一些必修課課時作了適當凋減,因此,不會增加學生負擔。

實施普通高中會考以後,高考科目將相應減少。高考的科目和內容將以覆蓋高中9門文化課、適應普通高中調整後的教學計劃、顧及考生的特長和考試科目不宜太多的原則,進行相應的調整。考試科目為文科兩組各4門、理工科兩組各4門供考生自願認定選考;考試內容將進行兩個方麵的調整:第一,降低試題的絕對難度;第二,在考察知識的基礎上,注重考察能力,如果在考察學生能力和降低難度發生矛盾時,應該服從降低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