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1985年10月宣布將"長征"係列運載火箭投放國際市場,承攬對外發射服務業務後,1986年我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領導人為適應國際衛星市場的新形勢,決定研製運載大噸位衛星的捆綁火箭。美國休斯公司首席科學家斯坦豪爾對我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這一方案表示極大興趣。經談判,1988年11月1日,中國長城工業公司和美國休斯公司在洛杉磯簽訂了用我國即將研製開發的"長二捆"發射兩顆休斯公司製造、澳大利亞經營的衛星的合同。合同的條件十分苛刻:火箭必須在1990年預定時間內完成試飛。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研製一枚大型火箭而且要做到首飛成功,這在中外航天史上並無先例。在此後的18個月裏,我國火箭技術人員在各種條件、設施落後的情況下,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將這種新式大推力"長二捆"火箭研製出來,並於1990年7月16日的商業性模擬試驗中,成功地把巴基斯坦科學實驗衛星送入了預定軌道。這種新式的"長征二號E"捆綁火箭,簡稱"長二捆"火箭,是我國采用捆綁技術的一種新型大推力二級運載火箭。這種火箭以我國11次發射11次成功的"長征二號"火箭為基礎,在第一級火箭周圍加上4枚直徑為225米、高15米的液體助推器。它全長51米,共8個發動機,起飛重量為460噸,起飛推力為600噸,可將88噸重的航天器發射到地球近地軌道,若加上上麵級,則可將25噸至4噸重的航天器送人地球同步軌道,是我國當時運載能力最大的一種火箭。也是世界上大型的商用火箭。

年3月22日,是我國大推力火箭"長二捆"發射第一顆澳星即"澳賽特B■1"的日子。然而,就在已經點火、火箭發動機噴出棕黃色四氧化二氮之後,火箭實施了緊急自動關機,停止了發射。美國休斯公司、澳大利亞衛星通信公司和為發射投保的保險公司認為這隻是緊急關機、發射中止,而不是發射失敗。澳大利亞澳普圖斯通訊公司總裁鮑勃·曼斯菲爾德和美國休斯航天通訊集團主席史蒂夫·多爾夫曼當即表示,委托中國發射衛星的計劃不變。經過火箭工程技術人員17天的緊張工作,澳星發射故障真相大白:箭上程序配電器第四、第五觸點之間,發現有一鋁質多餘物。當第四觸點閉合時,活動的鋁質多餘物正好在該觸點處,造成接觸電阻增大,產生高溫場,發生爆燃現象,銀觸點融化、電離。銀離子在電場作用下,由第四接點向鄰近的第五接點上簧片遷移,形成定向銀離子流,構成第四接點與第五接點簧片間短路,造成電爆管起爆,致使第Ⅰ、第Ⅲ助推器發動機副係統關機。

我國航天職工顧不上連續作戰的疲勞,認真查找出了程序配電器裏鋁質多餘物的來源。他們抱著不被擠出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的信念,拉開了奮戰100天重新製造一枚"長二捆"的序幕。他們對每道工序負責,做到生產過程中的成千上萬個質量問題"步步歸零",終於又創造了一項中國運載火箭研製史上的新紀錄。

年8月14日7時,我國運用這一枚新研製的"長二捆"把"澳賽特131"準確地送上預定的軌道,發射傾角精確到1%;在200公裏距離的額定近地點高度中,僅差09公裏,遠遠小於允許偏差"正負6公裏";在額定1050公裏距離的遠地點高度上,僅差38公裏,遠遠超過澳星要求。準確率超過了被世界航天界認為"最好"的亞星。

月21日19時20分,按照合同,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二捆"火箭把第二顆澳星——"澳賽特B2"成功地送人太空。

至此,我國圓滿完成了為澳大利亞發射兩顆通信衛星的合同。這標誌著我國對外承攬衛星發射任務勝利地邁出了第一步,表明我國的航天發射能力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兩顆澳星發射成功,充分顯示了我國社會主義製度對於科學技術發展具有的優勢在於,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組織各路大軍協同作戰,組織科技攻關,取得同等國力的資本主義國家乃至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不可能取得的科技成果。隻要我們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在新時期的基本路線,靠發揮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靠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就一定能在許多科技領域中創造出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