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特殊任務(1 / 2)

熱河,是中國舊行政區劃的省份之一。位於目前河北省、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交界地帶。包括現河北省的承德地區、內蒙的赤峰地區、遼寧的朝陽、阜新地區。

熱河省,1914年2月建製,1955年7月30日撤銷,在中國的曆史上,僅存四十餘年。然而,在這裏卻出了一位叱吒風雲,名垂千古的人物。他就是與楊靖宇、趙尚誌、方誌敏等抗日英烈齊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孫永勤。

孫永勤,出生於熱河省(今河北省興隆縣)的黃花川孫杖子村。他自幼習武,喜讀《說嶽全傳》、《水滸傳》等曆史小說。淡泊錢財,崇尚忠義。九一八事變後,出任防匪護村的民團團總。熱河事變後,帶領十七個農民歃血為盟,揭竿而起。建立民眾軍,打起“天下第一軍,均富又濟貧”的大旗。後接受中共的抗日主張,將“民眾軍”改為“抗日救國軍”。轉戰熱河、冀東數百裏,馳騁長城內外、灤河兩岸。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裏,先後搗毀日偽據點上百座,斃傷俘日偽軍15000多人。1935年5月24日,孫永勤帶領抗日救國軍,同日軍血戰於遵化茅山,光榮殉國。以一顆拳拳報國之心和滿腔熱血,鑄就了可歌可泣的熱河之魂。

話說“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全線占領我東三省,以溥儀為傀儡,成立了偽滿洲國。後又攻占熱河,窺視我整個華北地區。當時的熱河省主席湯玉麟不戰而退,倉皇逃竄。致使熱河淪陷,遂被日軍劃入偽滿洲國。

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大大刺激和助長了日軍的囂張氣焰。致使日軍得寸進尺,又開始大舉進攻長城沿線,企圖越過長城進關,侵占我冀東地區,直逼天津、北平。

1933年3月,國民29軍愛國將士,在喜峰口、潘家口、羅文峪等長城關口,奮起抵抗,用大刀與日軍血戰。直砍得日本鬼子魂飛魄散,屁滾尿流。狠狠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並大大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從而誕生了響徹中華大地,令鬼子聞風喪膽的《大刀進行曲》。

然而,蔣介石出於“攘外必先安內”的政治目的,竟然與日寇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默認了以長城為界的偽滿洲國。國民29軍奉命撤離長城沿線。我們的故事,就從國民29軍宋哲元部撤離喜峰口之際開始。

喜峰口,古稱“鬆亭關”。位於現河北省的遷西縣境內,是萬裏長城上的一處重要關口。地勢險要,雄關扼守,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有詩為證:自古名關說喜峰,岩岩非豹亦非熊。懸崖鬆影遙摩漢,絕頂泉聲半入空。北抵煙沙通塞北,東連山海接遼東。可憐秦世防危策,萬裏長城絕域中。

國民29軍宋哲元部的愛國將士,就是在這裏用大刀與日軍血戰,譜寫了抗戰史上的光輝篇章。不想,如此險要的雄關險阻和空前高漲的抗戰熱情,卻毀於一紙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

駐守喜峰口的國民29軍宋哲元部,於1933年4月某日拂曉奉命撤離。可卻有一支執行特殊任務的小分隊尚未歸隊。長官部隻好留下兩名通訊兵在此等候。與此同時,一個叫沈詩雲的女衛生員也自告奮勇的留了下來。長官部本來不同意她留下,可她說小分隊歸來時肯定有負傷的,需要包紮處理。長官部便答應了她的請求,讓她和兩個通訊兵一同留在喜峰口,等候小分隊歸隊。臨行前長官部有令,說部隊撤離後,日軍定會卷土重來。叫他們在黃昏前,無論等到等不到小分隊,都必須歸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