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聲威大震(1 / 3)

話說孫永勤在大彭杖子帶領民眾軍突圍後,本想迅速撤離。可李海山和日偽援軍見民眾軍不過百人之眾,且裝備落後,戰鬥力低下。便像惡狗撲食一般撲上來,死死咬住不放。

民眾軍邊打邊撤,奮力掙脫。怎奈日偽軍人多勢眾,窮追不舍。在此危急時刻,孫永勤猛然想起了三宵道士給他的那個錦囊。他急忙掏出打開一看,見裏麵裝有一個紙條。上寫著:如遇追兵,速奔鬼鳴穀。

鬼鳴穀在大彭杖子西南五裏處,原名大葫蘆溝。溝口寬不過八尺,異常狹窄。僅能容一輛獨輪車通過。可裏麵卻是一個寬敞的山穀,形同一個大葫蘆頭。溝裏柴木茂密,每到冬閑時節,附近村莊的人,都會成幫結夥來此拾柴。不想,有一年因拾柴人籠火取暖,引起了一場大火災。趕那天又是個大風天,風助火勢,火借風威。把整個山穀燒成了一片火海。由於溝口狹窄,又是東北風向,使得進山拾柴的二十多人,僅有三兩個得以逃出。剩餘的全部被活活的燒死在了裏麵。據說,自此後,一逢陰雨天,附近村莊的人們,就可聽到從這裏傳出瘮人的哭喊慘叫聲。使這裏成了一個令人望而生畏,避而遠之的禁忌之地。從而,這裏便有了一個陰森恐怖的名字——鬼鳴穀。

孫永勤看了三宵道士給他的那個錦囊裏的字條後,趕緊跟關元友等人商討了一個“分兵交替撤退方案”。

先由孫永勤、趙四川、王殿臣等帶一半人馬就地阻擊敵人;再由趙林、關元友等人帶領另一半人馬乘機往鬼鳴穀方向撤退。趙林、關元友等撤出一箭之地後,便停下來占據有力地形,做好阻擊準備,予以接應。孫永勤等便立即停止戰鬥,迅速撤離。待到敵人追過來時,趙林、關元友等再予以阻擊……如此互為掩護,交替撤退。雖不能徹底擺脫敵人的追擊,但卻有效地延緩了敵人的追擊速度,使民眾軍較為從容地撤到了鬼鳴穀。

可及至穀口,關元友一看地勢,不由暗吃一驚。心說:此地入口狹窄,內如一個死葫蘆頭。若貿然鑽進去,敵人隻需把穀口一堵,困也能把民眾軍困死在裏麵。此為兵書上所說的“絕地”,一旦進去,便是插翅難逃。但不知軍師為何要讓民眾軍撤到這裏,入此險境。

正當關元友大惑不解之時,就見三宵道士騎著一頭毛驢從鬼鳴穀裏迎了出來。

來至跟前,三宵道士穩穩坐在驢背上,衝孫永勤等一拱手說:“諸位,貧道在此恭候多時了,請隨我來。”

說話間,三宵道士微笑著看了關元友一眼。便提著驢韁繩調過頭,往鬼鳴穀裏走去。孫永勤等人,便緊跟其後,帶領民眾軍進了鬼鳴穀。

三宵道士引領著孫永勤、關元友等百餘名民眾軍,來到山穀北側的一個山窪裏。這裏已經割除了柴草,清出了一片打穀場般大小的空地,正好容下百十號民眾軍。

本來這滿山茂密的柴草,正好容人隱蔽。不知三宵道士為啥要把民眾軍領到這個除去柴草的空曠地帶。可民眾軍此時已是個個累得筋疲力盡,疲憊不堪,沒人顧得上想這事,便橫倒豎臥的紛紛躺在了地上。

稍事休息,三宵道士指著高處的一個小山崗,對孫永勤、關元友等人說:“走,貧道領你們去哪裏看一出好戲。”

說話間,孫永勤、關元友等,跟著三宵道士走上了山崗。

這時,三宵道士對關元友說:“元友,往日我們經常在一起探討古人用兵之法。你看這鬼鳴穀地勢如何?”

關元友看著三宵道士,小心翼翼地說:“不瞞道長,我覺著這裏山高穀深,入口狹窄,像是兵書上說的‘絕地’。”

三宵道士讚許地點點頭:“元友好眼力,這正是一處‘絕地’。”

“哦?”關元友疑惑的看著三宵道士說:“‘絕地’自古為行軍宿營之大忌,道長為啥偏要引民眾軍來這種地方啊?莫非道長另有妙算?”

“正是。”三宵道士一捋胡須,不經意間露出了幾分得意之色:“難道元友不認為這是一個絕佳的設伏之地嗎?”

“設伏?”

“對。要不我咋說要領你們來這裏看一場好戲呢。”

說話間,就見李海山帶領日偽軍已經從穀口陸續進了鬼鳴穀。這時,就見穀口兩側樹木柴草齊下,把入口給堵了個嚴嚴實實。

見此情景,關元友終於明白了軍師的意圖。心說,若在此時,在穀口點上一把火,豈不絕了敵人的退路?

關元友剛想到這,就見穀口果然火起。時間不大,便成烈火衝天之勢。並借助呼嘯的西北風,迅速竄進山穀。日偽軍一見穀口起火,直向他們燒了過來,便知大事不妙。不由得東奔西竄,頓時亂作一團。

孫永勤等人不由擺手稱快,關元友一臉興奮地說:“這要是能有人在穀底點起幾處火來,非把這群兔崽子給燒焦了不可。”

聽關元友這麼一說,三宵道士不由微微一笑說:“好,那就按元友說的,在穀底點他幾處火。”

說到這裏,三宵道士扭身對著一側的山坡上喊了一聲:“放箭!”隨後就見數十支帶火的箭頭,先後向穀底射去。原來三宵道士早已令人在穀底撒上了火硝硫磺和煤油。隻待帶火的箭頭一落,頓時燃燒起來。俗話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轉瞬之間,就見穀底火勢蔓延開來。此時,天幹物燥,正值風高放火天。工夫不大,便把鬼鳴穀燒成了一片火海。再看那些日偽軍,早已被烈火吞噬,被燒得就地打滾,鬼哭狼嚎。

望著山穀裏的熊熊大火,孫永勤不由興奮地搓著手連聲喝彩:“好!好!沒想到軍師給我們演了一出諸葛亮的‘火燒新野’。看著過癮!”

可此時的三宵道士,聽到的卻不是孫永勤的喝好聲,而是火海裏傳來的淒慘哀號。讓他的心裏一下沉了下來。竟然莫名地生出幾許傷感。

待到穀底大火中日偽軍的哀號聲漸漸消失之後,三宵道士和孫永勤等才離開山崗,回到了那片除去柴草的空地。

時候不大,就見河南大峪民團團總雷常玉和河東峪民團團總王福友先後帶著各自民團的人趕了過來。

直到這時,孫永勤等人不由恍然大悟。原來三宵道士昨晚把雷常玉和王福友留下說另有妙用,就是讓他二人暗自回村召集人馬,潛入鬼鳴穀,上演這場“火燒新野”的好戲。

至此,民眾軍勝利會師,不由歡呼雀躍。連連稱讚軍師運籌帷幄,用兵如神。可就在這時,猛聽得四外柴草樹木“嘎巴”“嘎巴”作響,待人們四顧一望,原來是熊熊大火,向這裏撲了過來。見此情景,民眾軍不由得一個個驚慌失措,紛紛尋找樹枝等物準備上前救火。可三宵道士卻攔住大家,非但不讓人們上前撲救,反而讓人用火點著了四周的柴草。一時間,四外火起,越燒越旺。漸漸地就跟外圍燒過來的大火接上茬,融合到一起,連成了一片火海。可民眾軍聚集的這塊地方,因提前割除了柴草,又因三宵道士讓人點著了四周柴草,大火由裏往外越燒越遠,使這裏成了火海中的一個安全的島嶼。

鬼鳴穀的大火,直直燒了一天一夜。三百多日偽軍除李海山和斜眼僥幸逃脫外,其餘的全部葬身火海。

民眾軍大獲全勝,撤到五指山進行休整。

孫永勤的民眾軍,夜襲車河口偽警察所,洗劫嶽蔭臣的“大成興”商號,攻打大彭杖子煤礦城和在鬼鳴穀火燒日偽軍的事,一時轟動了車河川、黃花川方圓百十裏內的大小村莊。附近民團和地方豪傑紛紛前來,加入民眾軍。幾天時間,民眾軍就聚集了五百多人。

借在五指山休整之機,孫永勤對民眾軍進行了整編,此為孫永勤抗日隊伍的第一次整編。

全軍分為三個中隊,每個中隊一百五十多人。由趙四川、關元友、王殿臣分別擔任三個中隊的隊長。軍部還設立了軍法處,專管部隊紀律。孫永勤為民眾軍製定了約法三章:“不貪財,不擾民,不奸淫。”

再說李海山和斜眼逃出鬼鳴穀後,先奔了車河口。可等到了那裏一看方知,警察所已被孫永勤給端了。警察所所長和他留下的歪嘴等二十多個偽軍,已無一生存。他和斜眼趕緊從鎮上踅摸了兩匹快馬,跑回興隆辦事處去報告。

辦事處得知車河口警察分駐所被抄,三百多名日偽軍被孫永勤的民眾軍全部給燒死在鬼鳴穀。頗為震驚。立即把情況上報給承德縣。

偽滿承德縣政府當即下達命令,責成興隆辦事處再次組織人馬,剿滅孫永勤的民眾軍。

時任興隆辦事處主任汪海澄,立即從半壁山、柳河口等警察分駐所調集了五百多名偽軍,交由李海山統管,前往五指山進剿孫永勤的民眾軍。李海山為雪鬼鳴穀全軍覆滅之恥,給辦事處主任立下了軍令狀。說此次若不能剿滅民眾軍,砍下孫永勤的腦袋,他李海山就砍下自己的腦袋謝罪。看看,這又是一句“斷頭話”。恐怕不是什麼好兆頭。

民眾軍通過休整和整編,士氣大振,鬥誌昂揚。正琢磨從哪下手,收拾一下日偽軍呢,便得到消息,說興隆辦事處又糾集了五百多名偽軍,來五指山進剿民眾軍。

孫永勤趕緊召集民眾軍將領與軍師三宵道士商討迎敵之策。

孫永勤等人主張在五指山就地布陣,殲滅李海山的偽軍。可三宵道士卻不同意這個打法。他說,民眾軍和前來進剿的偽軍兵力大致相當,屬勢均力敵。若要生拚硬打的話,即使能夠消滅李海山的偽軍,可其結果也很可能是殲敵一萬,自損八千。

經過上次夜襲車河口、攻打大彭杖子煤礦城的聲東擊西和火燒鬼鳴穀,民眾軍將士首次見識了三宵道士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本事。聽他說出在五指山就地布陣抗擊偽軍,會出現殲敵一萬,自損八千的結果,孫永勤、關元友、趙四川等人,一下陷入了沉思。心說,既然軍師不同意這種打法,想必是有了更為穩妥的禦敵之策。可三宵道士卻不急於和盤托出自己的想法。而是手捋胡須,麵帶微笑的對關元友說:“元友,你看這個仗該是咋個打法呀?”

關元友望了三宵道士一眼,沉吟著說:“就地布陣,兩軍對壘,肯定會互有傷亡。可就眼下情形來看,敵我雙方雖說兵力相當。可李海山的偽軍屬長途奔襲而來,我們卻是守家在地,以逸待勞。我看,還是我們占主動。”

“不錯,李海山以和我們同等的兵力,長途跋涉來打我們,顯然是不懂用兵之道,肯定要吃虧。我們就是跟他對陣硬拚,也肯定會占上風。可是……”三宵道士環視了一圈後,頓了頓說:“可要是這樣個打法,我們也得付出很大的代價。所以說,這種打法,絕不是用兵的上策。”

聽到這裏,孫永勤不由眼睛一亮,有些按捺不住的問道:“那上策該是咋個打法呢?”

“上策嗎……”三宵道士微笑著看了趙林一眼說:“我可又要‘之乎者也’了。”

趙林笑著點點頭,意思是讓他隻管說。三宵道士這才接著說道:“孫子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眼下敵我兵力想當,其上策就是把敵人分而殲之。”

“分而殲之?”聽三宵道士這麼一說,關元友一下來了興致:“那我們咋樣才能把李海山的偽軍分開呢?”

“老辦法,還是‘聲東擊西’。”

“聲東擊西?”

“對!這次為進剿我們民眾軍,興隆辦事處的偽軍已是傾巢出動,甚至連附近警察分駐所的警察都調出來了。眼下興隆辦事處已無兵可守,我們隻需去幾十個人,便可鬧他個人仰馬翻,雞犬不寧。如此一鬧,興隆辦事處必定召回李海山的偽軍以解燃眉之急。此時,我們便把民眾軍的全部人馬潛伏在半路上,等李海山帶兵回城救援時,將其從中間攔腰截斷,放一半過去回城,然後集中兵力,把剩下的一半予以殲滅。等李海山回城救援的那一半偽軍臨近到達時,我們在城裏鬧騰的人馬即刻撤回。當李海山發現中計後,必然要帶兵返回來再救他被截下的那一半偽軍。我們便可乘機將其一舉殲滅。”

聽了軍師“分而殲之”的作戰方案,民眾軍將領無不點頭稱讚。孫永勤隨即按此方案進行部署。孫永勤和三支隊隊長王殿臣帶五十名民眾軍疾奔興隆街攻打興隆辦事處;一支隊隊長趙四川和二支隊長關元友帶領四百五十名民眾軍將士潛伏到去往興隆街半路上的一個地勢險要的狹長地帶,守株待兔;軍師三宵道士特意留下“張氏三傑”,在五指山擺了一個“空城計”,用以牽製李海山的偽軍,給孫永勤、王殿臣奔襲興隆辦事處和趙四川、關元友設伏爭取行動時間。

再說李海山帶著五百多偽軍,殺氣騰騰的來到五指山下,就見山上鴉雀無聲,一片寂靜。隻有民眾軍那麵繡著“天下第一軍”的大旗,插在山頭上在朔風中獵獵作響。

李海山因上次在鬼鳴穀領教了民眾軍的厲害,心有餘悸,不敢貿然進兵。隻好先派斜眼帶著幾十個偽軍進山,投石問路。可斜眼小心翼翼地翻過一道山梁,連民眾軍的一個人毛兒都沒看見。他便帶著人大搖大擺的返回來跟李海山報告,說沒發現民眾軍。

李海山可就納了悶了,不由疑惑的暗自嘀咕道:“不對呀,明明是打聽好了的,說民眾軍這幾天就盤踞五指山,咋會沒有呢?”

斜眼說:“會不會是我們一來,把民眾軍給嚇跑了?”

“不可能。”李海山沉思到:“這民眾軍剛剛打了勝仗,勢頭正旺。聽說這幾天已聚集到五百多號人馬,咋會一槍不放,不戰而退呢。就算跑了的話,幹嘛要把旗插到山頭上呀。這裏麵一定有玄機。”

“玄機?啥玄機?”

“我想這肯定是孫永勤在裏麵埋伏好了,要誘敵深入,想把我們裝進口袋。”

“那我們該咋辦?光棍不吃眼前虧,要不咱撤吧。”

“撤?笑話。我李海山這次來已經立下軍令狀。不消滅孫永勤的民眾軍,絕不撤兵。”

“那要是還跟上次似的,他們再放火咋辦?”

“哈哈……”

李海山突然發笑,把斜眼嚇了一跳。

李海山說:“這五指山山場開闊,進出方便,不像鬼鳴穀是一個死葫蘆頭。他孫永勤真要再放火的話,我們隨處都可逃生。我們隻需加小心,別鑽進孫永勤布下的口袋陣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