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大宋王朝的全麵解讀(7)(2 / 3)

偽齊政權建立後,對內鎮壓抗金活動,並對南宋開展誘降。宋將李成、徐文、孔彥舟等先後投降偽齊。紹興三年(1133),劉豫派兵攻陷南宋河南的唐州(今河南唐河)、湖北的襄陽府等地。但第二年又被嶽飛收複。同年九月,金、偽齊聯合進攻南宋。名將韓世忠大敗金軍於揚州,金兵被迫撒退。

紹興六年(1136),偽齊再次攻宋,在滁州附近的藕塘鎮(今安徽定遠東南)又被宋將楊沂打得落花流水,偽齊從此一蹶不振。偽齊的表現讓金朝大為不滿,加之主張建屬國的金太宗去世,紹興七年(金天會十五年,1137)十一月,偽齊被廢,金設行台尚書省於汴州。劉豫降封為王,紹興十六年(1146)死於金朝。

宋金是如何爭奪川陝一帶的

建炎元年(1127)冬,金軍第一次大規模進攻南宋,兵分東、西兩路,東路由粘罕為主帥,負責率軍追擊宋高宗,西路則由大將婁室率軍攻陝窺蜀。西路軍很快占領同州(今陝西大荔)、華州(今陝西華縣)。建炎二年(1128)正月,金軍進入長安、鳳翔。這年春夏之交,高宗正從揚州渡江南逃,因在苗劉之變中勤王有功而頗受高宗青睞的原禮部侍郎張浚此時已入知樞密院事,他對高宗建議說,關陝地區非常重要,如果金軍由陝入蜀,東南也將不保,願意身任其事。於是,高宗任命他為川陝京湖宣撫處置使,賦予便宜處置之權,全力經略關陝。七月,張浚到任。建炎三年(1129)十月,張浚置司秦州(今甘肅天水),練兵於興元府(今陝西漢中),任用吳玠、吳璘兩兄弟為統製。南宋與金在關陝展開的爭奪戰從此開始,從建炎四年(1130)到紹興四年(1134)前後五年中,宋金之間的戰爭主要有三次,分別是富平之戰、和尚原之戰及仙人關之戰。

建炎四年三月,進攻江南的戰事一結束,金軍就將戰略進攻目標轉向關陝。七月,金軍將領宗弼從建康渡江到六合後,隨即引兵往陝與婁室會合。九月,張浚誤以為金軍主力還滯留江淮,合熙河、秦鳳、涇原、永興、環慶五路軍四十萬,戰馬七萬多匹,在渭水北富平丘陵地帶與金軍決戰,金軍反敗為勝,宋軍五路皆潰不成軍,史稱“富平之戰”。張浚退守秦州,再退至興州(今陝西略陽)。

金軍乘富平之戰的餘威,盡奪關隴六路。張浚命吳玠扼守大散關東的和尚原(今陝西寶雞西南),控製由關陝入漢中的要塞。紹興元年(1130)十月,金軍為了奪取關中,進窺川蜀,發兵進攻和尚原。吳玠選派勁弓強弩,發箭如雨,連綿不斷,金兵稍退後,吳玠又派軍邀擊,激戰三日,大敗金軍,宗弼也狼狽逃走,這是南宋在陝西最後一道防線的保衛戰,史稱“和尚原之戰”。

紹興三年(1133)春,金軍和偽齊聯合攻陷宋金州(今陝西安康),吳玠率數千兵馬自河池一天一夜奔馳三百裏,趕到饒風關(今陝西石泉西北)救援,他把黃桔扔給金軍,開玩笑說:“大軍遠來,聊用解渴。”金將大為吃驚:“來何速也!”然而由於叛徒告密,饒風關失守,吳玠退守河池南的仙人關,築壘號“殺金坪”,嚴陣以待。紹興四年(1134)二月,金將率步騎十萬進攻仙人關(今陝西略陽西北),吳玠兄弟以萬人堅守,以長刀大斧砍殺金騎兵得勝,金軍被迫退屯鳳翔(今陝西鳳翔),史稱“仙人關之戰”。吳玠乘勝收複了秦州(今甘肅天水)、鳳州(今陝西鳳縣東鳳州鎮)和隴州(今陝西隴縣)。

這三次戰役,對爭奪陝西、保衛川蜀安全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金軍從此“乃不敢窺蜀”。

兩河、兩淮的主要抗金義軍有哪些

金軍南侵黃河、長江流域的時候,兩河、兩淮義軍紛紛起來抗擊金軍。兩河指河北、河東。兩河地區的抗金義軍,主要有八字軍、紅巾軍和五馬山寨義軍。

八字軍原是河北招撫使張所派遣王彥率領的七千官軍。建炎元年(1127)九月收複新鄉(今河南新鄉),被金軍打敗後退到共城縣(今河南輝縣)西太行山地區繼續抗金,他們以戰士麵部刺有“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以表示抗金的決心而得名。八字軍是太行山義軍中最有名的一支,附近各地人民紛紛響應起兵,人數達十萬以上,勢力擴展到並、汾、相、懷、衛、澤等地區。八字軍在王彥的領導下,多次打敗金軍,並奪回無數被金軍掠奪的河南人民。八字軍後來歸屬宋東京留守宗澤,與宋軍並肩作戰,功勳卓著。

河北路中部還有一支著名的抗金義軍,即五馬山(今河北讚皇境內)寨義軍,是由武翼大夫趙邦傑在北宋末靖康元年(1126)冬組建的。建炎二年(1128)二月,和尚洞(今河北正定西)義軍首領馬擴被俘後逃出至五馬山寨,被推舉為首領之一。這支武裝一度發展到幾十萬人,給金兵以致命的打擊,後被金軍撻懶所率主力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