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1 / 2)

這一陣兒李壽延的手氣臭的不行,玩麻將麻將輸,押寶押寶輸,吊猴兒吊猴兒輸,三天時間就把二百兩銀子就輸個精光,一氣之下,他把三畝炕的三畝好地也也押了上去。本指望以此來翻回老本兒,不呈想這一次他又失算了,不但沒有翻回本兒,反而越陷越深。

李壽延的祖上曾是唐朝名將晉王李克用的後代,後來從沙陀國輾轉去了太原,明永樂年間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被集體遷徙到冀北一帶,最後在涿鹿的金兒溝村定居下來。

李壽延的曾祖父是行伍出身,曾參加過天地會反清複明大業,後兵敗被殺,留下了三十多歲的妻子和四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妻子出於對丈夫的愛戴和敬佩,執意要把丈夫留下的四個孩子養大成人。為此她不辭辛苦,晝夜勞作,每天天不亮就起來拾狗糞,愣是靠著百倍的辛勞和僅有的幾畝薄地,使家業一天天興旺起來。十幾年後,不但四個兒子都順利地成家立業,而且房產連片,騾馬成群,儼然成了金兒溝村的首富,被當地人稱為狗糞財主。

李壽延他爺爺在哥四個中排行老二,他為人忠厚,悌孝憐貧,性情溫和,禮讓有加。李壽延的曾祖母臨死的時候,曾把四個兒子叫到跟前說:“孩子們,娘從31歲開始守寡,為了不辜負你爹臨死前的囑托,我含辛茹苦終於把你們拉扯大了,現在你們都成家立業了,也不用我再操心了,我也該去和你爹團聚了,臨走前娘有幾句話要交代給你們:世上再親不過骨肉親,你們都是親兄弟,都是從一個娘腸爬出來的,現在咱們也算有點家業了,但再大的家業,沒有和睦也是白搭,因此娘死後,你們弟兄要結心抱團,相互輔佐,在你大哥的掌管下,心往一塊想,勁往一塊使,切記互相拆台,各幹其事,尤其不要為了爭家產,鬧不和氣,著力使咱們老李家的基業在你們的手裏,能繼續得到發揚光大……”老人家說完就溘然長逝了。

老太太死後,李壽延的爺爺始終銘記著母親臨終前說過的話,他勤於勞作,精打細算,極力輔助大哥料理好大家族的事物,使老李家的家業不斷發展壯大,等到了李壽延他爹這一輩的時候,整個金兒溝村幾乎一半的土地,都成了老李家的田產,光李家巷的房產就有20多處一百多間,人口也猛增到六、七十口,騾馬也有一、二百頭之多。

然而隨著人口的增多,各種雜事和矛盾也就多了起來。有一天李壽延他大爺爺,把李壽延他爺爺叫到一塊說道:“老二啊,娘去世已經快二十年了,這二十年來,雖然提名是我當家,實際上是你操心最多,做的貢獻也最大,現在咱們家族的人口是越來越多了,鋪排也是越來越大了,都擠在一塊遲早也是個問題,有道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我的意思咱們還是找個機會把家分了吧,今後各家門,另家戶,各過各的,誰也不幹涉誰,省的你好了我賴了,你長了我短了的鬧不和氣,你看好不好?”

聽了大哥的話,李壽延他爺爺點了點頭說:“大哥你說得對,人口多了,七嘴八舌的事就多,分家我讚成,反正早晚也得分,早分比晚分強,隻是你打算怎麼個分法?”

李壽延大爺爺沉吟了片刻,說道:“我捉摸把全部家產分成五份,你在家裏貢獻最大,操心最多,你就拿上兩份,剩下的我和老三、老四各得一份,你看如何?”

李壽延他爺爺一聽,急忙搖頭:“大哥,這可不行,這讓老三和老四怎麼看我,我看還是三一三十一平均分開得了!”

“那可不行,老二,這幾十年來,你在家裏付出的心血和辛勞,我是親眼所見,有目共睹,這個分法合情合理,你不用說了,我來和老三老四講!”李壽延大爺爺說完就去忙別的去了。

這天傍晚吃過晚飯,李壽延大爺爺把李壽延他爺爺和另外兩個小爺爺留了下來,大爺爺說:“老二、老三、老四,今天你們都在,咱商量個事,如今吧咱們家裏的人口是越來越多了,本來家族人多是個好事,說明咱老李家人丁興旺,香火鼎盛嘛,不過人多也有人多的壞處,就是人多嘴雜,眾口難調,窮事多,這不前兩天老三的亮兒媳婦就和老四的東兒,為了夥食的事講講起來了,我捉摸呢,這‘天下就沒有不散的宴席’,人多了都擠在一起吃住起坐,時間長了難免不鬧矛盾,所以我想還是乘早把家分一分的好,免得有了大意見再分就晚了,不知你們的意見如何?”

還沒等李壽延大爺爺把話說完,李壽延的三爺爺就急忙表態了:“大哥,分家我讚成,咱這個家也早該分了,整天一大家子幾十口人攪合在一起,你長了我短了,各有各的盤算,時間長了不出岔子才怪呢!”

老四一聽,慢慢從椅子上坐直身子,說道:“分家,我沒意見,隻是這打算怎麼個分法呢?”

這時李壽延大爺爺緩緩取出一個小本子,然後戴上老花鏡,說道:“我捉摸這樣,你們看看好不好,現在咱們共有各類田頃460多畝,房屋共122間,騾馬130多頭,其他各類雜碎另算,我的意見田畝和騾馬按等級分開,然後三一三十一,一人一份抽勾決定,房屋現在誰住著就歸誰,暫時沒人住的房子和碾坊、大家平日吃飯的餐房等劃給老二,大家都知道,老二在咱們家操心最多,貢獻最大,尤其是老太太去世後,家裏的大事小事都是他親自打理,沒有他咱們老李家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所以我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