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桂芳一大早就開始塗脂抹粉地梳妝打扮起來。胥桂芳本來就長得漂亮,鴨蛋形的臉蛋兒,毛登登的眼睛,細挑的身材,加上一雙可人的小腳,雖然已經三十多歲了,但仍然光彩照人,風韻猶存。
胥桂芳在金兒溝村也可算是個人物,不僅人長得漂亮,而且能說會道,為人也挺爽快的,唯一的缺陷是牙口不好,剛三十多歲牙齒就掉得差不多了,為此她不得不每天戴著假牙。
這天,胥桂芳收拾完畢,拾掇好給表妹春花帶的東西,領上兒子寇福,騎上自家的小毛驢黑兒,便朝著隨家溝走去。
隨家溝在金兒溝村南約十五裏地的地方,沿著南山溝的沙河一直朝裏走,經過沙石溝、大寺、石鎖、二郎腳板印、獅子灣等,再翻過蓧麥嶺就到了。
胥桂芳從家裏出來時,太陽才剛剛升起,萬道霞光從東邊的宋嶺茂密的檳子樹隙間傾瀉下來,照在狼街疙瘩尖尖的疙瘩頭上,顯得瑰麗而優美。
小毛驢馱著胥桂芳邁著歡快的步子“得兒得兒”地向前走著,兒子寇福拿著鞭子輕輕地跟在後麵。他們出了村,先過了沙石溝,又過了大寺,再轉過兩個灣就到石鎖了。
石鎖是一塊長在懸岩峭壁上的大石頭,由於它形狀方方正正,下麵有個扁扁的大洞,很像一把天然的大鎖,所以人們就給它起名叫石鎖。
關於石鎖的來曆,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姓魏的人家養了一匹大白馬。有一天,大白馬下了一頭小騾駒子。這騾駒子生下來就會站會跑,但不會吃東西,由於吃不進東西,所以小騾駒子就一天比一天消瘦,漸漸地餓的連站也站不起來了,路也不會走了。眼看養不活,姓魏的就對過路的人說:老少爺們們,這小畜生我是養不活了,你們誰要是不嫌棄,就把它弄走吧!這時正巧有一個外地人路過這裏,他四下端詳了一下小騾駒子,又搬開它的嘴看了看,說:這騾駒子我要了,你看看要多少錢?姓魏的說:啥錢不錢的,一個養不活的玩意兒,你拉走就得了。外地人說:我哪能白要你的東西,這麼吧,我給你十兩紋銀,這騾駒子就歸我了,你看行不?姓魏的一聽高興地說:太行了,你這就弄走吧!外地人說著從口袋裏掏出十兩紋銀交給姓魏的,拉上騾駒子就出了門。誰知這騾駒子見到外地人,就像是見到了親人,一改往日瀕死的摸樣,掙紮著站起來,還高興得“灰兒灰兒”地直叫,一出門卻又化作一道金光向正南方向飛去,外地人也隨之不見了。後來有人說外地人是太白金星變的,小騾駒子實際上是金馬駒,被太白金星鎖進了南山的三道溝裏,用一把大石鎖鎖了,誰要是能打開石鎖,找到金馬駒誰就發財了,這就是大石鎖的來曆。
關於大石鎖裏是否真有金馬駒兒,沒人說得清楚,但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發財夢,冒著生命危險攀上懸崖,希望能打開大石鎖,但都失望而歸卻是真的,甚至還有人為此還丟掉了性命。
胥桂芳和兒子寇福走到石鎖下邊時,太陽還沒有照進深邃的山穀裏,隻有一抹橘黃的豔陽,照在高懸的大石鎖上。石鎖離峽穀的底部大約有一百多米,高高懸掛在壁立的半山腰上,仿佛隨時都會掉下來,幾隻烏鴉從“鎖眼”裏飛進飛出,還不時帶落幾塊碎石,更給路過的人增添了幾分寒意。
胥桂芳正和兒子寇福沿著山穀緩緩地走著,忽然看見石鎖上邊的懸崖頂上站著一個人,正走過來走過去地不時俯下身來,對著大石鎖張望,有幾次還試圖調轉身子下到大石鎖,胥桂芳一眼就認出,他是村裏的半瘋子高玉。
高玉,三十四、五歲,是村裏出了名的光棍兒,因為家裏窮,都三十多歲了還娶不上媳婦,久而久之得了相思病,說話總是顛三倒四的,所以村裏人都叫他二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