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愚蠢、謬誤、罪惡、貪吝占據著我們的頭腦,刺激著我們的肉體,魔鬼在牽線使我們行動,我們熱衷於醜惡的事物,每天都在向地獄走下一步。。。。。。。。。
———摘自夏爾·波德萊爾《惡之花之致讀者》
臨江,北郊,看守所。
莊嚴的警徽,閃亮的電網。無情的高牆,將這些特殊的群體與一般人隔絕起來。
這是夏秋林唯一的一部遺作。
一審的判決下來了。
對於一個死囚犯來說,還有什麼可以奢望的,臨刑前唯一想看到的是這部書出版的清樣。
冰冷的腳鐐鎖住了夏秋林的雙腳和雙手。兩足間不到一尺長的間距,使他要邁一步也顯得困難。
十二個人犯的監室也不那麼擁擠,晚上還有輪流值班,以看護夏秋林,防止他自殺。
剛進來的時候他的情緒極不穩定,晚上經常失眠。因為睡不著,經常在床板上摔鐐銬,讓獄友們也睡不好覺。
對於一個看守所來說,管理好死囚犯也是一件煩心事,責任心也比平時要強吧。隻要囚犯不自殺,不涉及到案件的事還是給予滿足的。
於是,夏秋林向管教人員提出一些要求,征得看守所領導的同意,將他自己的一些不為人知經曆,展示在世人麵前。其目的能給那些剛走上社會的青年朋友一個血的教訓。也為自己贖回一些良知。
常言道臨死之人其言也善。
如果對於一般人來說,將自己的陰暗暴露在陽光下需要很大的勇氣。而對於一個死囚犯,就沒有那麼多的忌諱了。如果憋在心裏將它帶到地獄,反而覺得不舒心了,更覺得遺憾。
使夏秋林改變心情的是來自被害人冬雅萍女兒的一封信。它挽回了夏秋林僅有的良知。大概已經經過所裏的同意,所裏認為對他認罪伏法有好處,而破例讓他閱讀。
她在信中寫道:“我恨死你,恨死你了。。。。你使你失去了媽媽。你知道失去媽媽的感受嗎?這幾天我幾乎都夢見媽媽,有時我被夢驚醒。你還我媽媽,你還我媽媽。。。。”整封信中充滿著一個“恨”字。
讀著這封信,夏秋林的心一緊,如同一把鐵錘沉沉地擊打著他的心,使他的靈魂不再徹底墜落到地獄。他何嚐沒有體會失去媽媽的感受。
這個曾經是他的女學生,夏秋林所輔導的學生。
以後的幾天,他晚上也不再吵鬧了,做著自己事情。夏秋林的父親和姑姑是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人,還有韓嫣自己的女朋友。這些親人為他買好了臨走時穿的衣裝、鞋祙。他將這些東西放在枕邊,整齊地疊放起來,有時撫摸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