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春妮第一次去秋林姑姑家(2)(2 / 2)

“你哥前幾天在打工,給人家送貨,日曬雨打,那有不黑的,不像你整天養在家裏,像白鴿子似的。”秋林姑姑解釋著,他表妹朝著自己的媽喜喜地一笑。

“你姑父在醫院食堂吃了,不回來吃了。我們吃飯吧,菜也涼了。”

秋林姑姑知道他們要來,特地給炒了一盆龍蝦,還有幾個家常菜。

“我不知道春妮要來,沒有什麼菜,就隨便吃點,晚上我再給你們做。”秋林姑姑客氣地對著春妮說。

“那麼多菜,阿姨客氣了。”春妮看起來畢竟還很拘束。不像自己家裏這樣自由,飯小口小口地吃,菜也小筷小筷地夾。

“春妮不要做客氣,就像自己家裏一樣。”秋林姑姑說著,將菜挾到春妮的碗裏。

“阿姨,我自己來吧。”

“好的,那你自己吃吧。不要客氣哦。”

他姑姑反複地客套著。

吃完飯,秋林姑姑把他和春妮的衣服洗了。

在學校住幾年裏衣服都是秋林自己洗的,雖然洗得不是那麼幹淨,但覺得在同齡人裏,獨立生活能力還是比較強的,不像有的同學自己的衣服積起來,到了周末背回家去,孝敬自己的父母。

別人有這樣的福份,可秋林沒有。如果拿到他姑姑家讓姑姑洗也是可以的,但他不想這樣做,一是怕麻煩她,二是自己畢竟大了,有些內褲也不好意思讓他姑姑洗,畢竟她不是自己的媽媽。

午後,秋林和春妮一起到學校辦團組織轉移手續。也許快開學了,老師們都在提前做報到,也許這是秋林最後一次走進這個學校。雖然三年時間不算長,也不算短。這裏的一草一木秋林還是有感情的。

學校是新安鎮上最好的建築之一。

一道圍牆將整個學校四周圈著,同學們如一群羔羊讓老師們宰割。整個學校分為兩個區塊,小學部和中學部。小學部是原來中學部讓出來的平房。中學部是新建的一幢四層的群樓,可容納24個班,每個年級為8個班。小學部的正門是朝東開的,正門的門牌上用墨漆寫著

“新安鎮中心小學”幾個字。

中學部是朝南開的,正麵對著鎮上的朝暉路。正門比小學有氣派得多,在一塊大理石上,用銅牌鑄造的五個閃閃發光的行書大字“新安鎮中學”據說還是縣裏的一位領導題寫的。

從傳達室的邊門進去,是一塊用鐵皮搭建的宣傳欄,上麵寫滿了文字和圖片,是關於學校師生們最新情況的。有關秋林的宣傳內容還貼在上麵。在正樓的門前有一水塘,水塘周圍用水泥護欄圍著。水池裏種著水蓮,開著粉紅色的蓮花。

圓圓的蓮葉上,蹲著一隻小青蛙,眨著一雙幼黑的眼,似乎在盯著某處的一個目標,也許會一躍而起,去捕捉獵物,也許是懶洋洋地蹲在那裏,看著水裏的魚兒戲水。

他倆從池塘邊走過,或許驚動了它,“撲通”一聲鑽入水裏。水麵上泛起一圈波紋。水池裏的金魚簇擁著,為了水麵上的某個目標,互相擁擠著,翻滾著彩色的魚鱗,一會相聚,一會分散。鑽到池塘的深水處,轉眼在另一個角落,又浮出水麵。

池塘的四周栽著垂楊,楊柳很長很長,幾乎要垂到水麵,晃動的柳條,在水裏映襯著,倒影被水波剪得粉碎,而又被重新拚奏成完整的影子。這個學校的設施還是不錯的。

在校園裏,幾個師生在忙碌著,偶然正麵碰到了,也點個頭算作和他們打個招呼。那天秋林沒有碰到他的英語老師,後來他到了縣高級中學,曾經給她去過一封信,也收到了她的回信,都是些勉勵話語。可惜沒有好好地保存,被他弄丟了,這也是一種遺撼。

辦完手續後,回到他姑姑家。秋林看到父親坐在客廳裏和姑姑說著話。他們父子倆好長時間沒有見麵了。他父親的臉明顯的瘦下去了,但看起來氣色不錯。秋林進去後和春妮一起同他打了招呼,他還是很平談地應順著。

“聽你姑姑說,你去看過你媽媽了。”

“嗯。”

“你應該經常去看看她,她可是個好人呀。可惜她沒有這個福氣,看到自己兒子有出息。”

“爸,你別提這些了,你看春妮也在這裏。”秋林阻止著父親說下去。

“好好,我不說了,不說了。”這次他父親很給足了秋林麵子,也許顧及到他媽媽,或許有礙於春妮的麵子,沒有將他的倔強脾氣發足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