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道:“如此一來,隻怕更加會令後人唾罵。”
趙構道:“江南這半壁江山既然到了朕手上,朕就算鞠躬盡瘁,也要打理好。咱們隻要韜光養晦,靜待時機,終有一日,要向金人討要故國舊地。如果金人非要來奪取咱麼這半壁江山,說不得,朕隻好舉全國之力,同他們一拚到底。”
秦檜道:“陛下深謀遠慮,微臣欽佩!”
趙構道:“若是能夠與金人達成議和,咱們便能養精蓄銳,朝廷到時候就能選定勇將,養足精兵,金人何懼?隻是議和這件事極其關鍵,可說直接關係到朝廷的命運,沒有可靠之人,豈能輕易辦到?”
秦檜忙即跪地,俯首道:“陛下願意為我大宋江山鞠躬盡瘁,微臣也願為陛下鞠躬盡瘁,這件事,微臣一肩承擔,就算肝腦塗地,也必為陛下分憂。”
趙構連忙起身,將秦檜扶起,說道:“得愛卿,朕得一佳士也!”
自此,秦檜在高宗趙構心中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據說,世上有兩條定論,第一,領導的話都是對的;第二,如果覺得領導的話有問題,請立刻參照第一條。
高宗趙構是南宋的領導,他的話總是對的。他既然說秦檜是“佳士”,那秦檜就一定是“佳士”,“佳士”就該委以重任,讓他為國效力。
於是,趙構將秦檜提拔為禮部侍郎,不久又提拔為禮部尚書,還是不久,又將秦檜提拔為副宰相,仍然是不久,趙構將秦檜扶正,讓他出任南宋宰相。
秦檜贏了,而且贏得很多。
高宗趙構是傻子嗎?當然不是!
秦檜為何能順利南歸?真如他說的是他殺死了監視自己的金兵奪船回來的嗎?其他同秦檜一起被金人虜去的北宋大臣金人一個沒放,為何隻有秦檜獨回?從北方到南方三千裏路程,一路跋山涉水,秦檜難道路上始終沒有遇到金人盤查?就算他是跟著金將撻懶軍隊南下,金人有意放縱他,也要把他家眷作為人質扣留,為什麼他還能將妻子王氏一並安然無恙地帶回來?
趙構心裏當然也有這些疑問。不過,這重要嗎?當然重要,萬一秦檜是金人派回來做奸細的呢?那我的一舉一動豈不是隨時都在金人的掌控之中?不重要嗎?不重要!隻要能與金人議和,自己能夠偏居一隅,那就沒什麼重要的了!
後世都將同金人議和的罪責過在秦檜身上,在我看來,高宗自身就巴不得盡快跟金人達成議和,他才應該是這個罪過的承擔者。不管史書怎麼寫,試想一下,隻要身為一國之君的趙構敢於與金人一較高下,便是十個秦檜也辦不成什麼事。
趙構力求議和的態度很堅決,他想偏安一方,但是事情真能按照他的意願發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