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戰役大敗之後,張浚領兵後撤到鳳翔地區。為了防止金軍追擊,準備調整部署。
軍事會議上,統製吳玠說:“大帥,在末將看來,金人的意圖不在追擊咱們,他們是想由陝入川。”
張浚奇道:“由陝人川?他們是貪圖天府之國的富庶?”
吳玠道:“末將認為,金人是想入川後順江而下,再圖東南。”
張浚想了一想,深覺有理,便道:“吳統製的話沒錯,看來金人真有這個打算。咱們眼下的重任就是扼守住入川的關隘。”
吳玠道:“大散關以東和尚原是重中之重,應當力守。”
張浚道:“有道理!”跟著向眾將領宣布說,現命吳玠為都統製,負責把守和尚原。
散會後,張浚將吳玠留了下來,說道:“吳都統,和尚原必須守住,你也知道咱們現在的情況,我沒有多少兵可以給你”
吳玠拱手道:“請元帥放心,吳玠誓與關口共存亡!”
吳玠,字晉卿,興國州永興人,他通曉兵法,善於騎射,早年從軍禦邊,在抗擊西夏的戰鬥中建功。
和尚原是由陝入川的重要關隘,金人想要實現進入蜀地、再順江而下的戰略迂回,和尚原這一關必須得過。
吳玠收攏殘兵,和弟弟吳璘共同駐守和尚原。
公元1131年(紹興元年),金將沒立帶領一支隊伍從鳳翔馳來,跟著是金將烏魯折合率數萬騎兵自大散關而來,兩路金兵在和尚原會師。
吳玠此時手中不過幾千人馬。有將領建議,說敵眾我寡,咱們不如避開敵人鋒芒,退到漢中去。吳玠道:“我在此,金人不敢越進,保住陣地,方能保蜀地無虞。”
烏魯折合派遣一支強勁騎兵進入北山,企圖夾擊吳玠部。
吳玠當即在營前列兵,將兵力分作兩半,對弟弟吳璘說道:“我先帶領一部前去攻打敵人,以旗為訊,待我揮舞旗號,你就帶領剩下的兵力前來支援。”
吳璘道:“咱們本來就兵力不足,怎麼能這樣安排?應當舉全軍之力,一鼓將那支金人的騎兵隊伍消滅。”
吳玠道:“你很快就會明白!”說著一聲令下,率領軍隊向著敵人衝去。
半天時間,兩軍一直在鏖戰,互有傷亡。
吳璘始終關注著戰場上的動態,他心裏很急,半天下來都沒見到哥哥揮舞旗號,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帶兵前去支援?
冷兵器時代,打仗可是個體力活,能堅持半天時間,已經很不容易。這時候,雙方都陷入了疲憊。
吳玠當即命人揮舞旗幟。吳璘見到旗號揮動,一聲令下,帶著軍隊飛馳戰場。
本來就已經疲累至極的金兵見到宋軍又來了一支生力軍,氣勢登時一落千丈。吳玠這邊的士兵恰恰相反,氣勢為之一振,越發勇猛起來。
很快,金兵再也支持不住了,死的死,退的退,哪裏還敢繼續戰鬥?
戰鬥結束後,眾將都對吳玠佩服不已,說他用兵如神,帶領他們打了一場漂亮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