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動畫審美談1(1 / 1)

寫在前麵

人類自從將樹葉或獸皮裹到身上,將狩獵的羽毛或花枝初次插上頭頂,將彩色泥土或植物漿汁在臉頰上塗下第一抹,人類追求美,認識美的曆程便已經開始。

“美是什麼”,柏拉圖提出的疑問多少年來引發了多少心理學家、哲學家、美學家,乃至社會學家們如此的苦苦追尋,不論美學和哲學對美有什麼探求,下什麼定義,美都一直伴隨著人類的成長。人類在勞動中不斷發現美,在發展中不斷探求美,在生活中不斷追求美。美在人類發展的每個曆史階段中都一直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並在不同時代、不同時期、不同階段、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中會產生出千差萬別的美的符號,產生出那個時代的審美取向和價值。在古印度女子以寬臀微胖為美,在古埃及卻以修長苗條為美;希臘人注重優美曲線,而羅馬人卻喜歡豐滿健美……在今天我們看來最無奇的鏡子,在當時卻是一項偉大的發明,人們因此能夠開始欣賞自己,並享受由此帶來的身心愉悅,同時也敦促人們在追求美中更加用心下功夫,要變得更美。合成染料“苯胺紫”染色的發明,使化學顏料迅速在服裝、珠寶以及化妝品領域的使用。

攝影技術的出現,使得美得到了記錄和延伸,美的符號和標準開始傳播和蔓延……自從人類研究出荷爾蒙和腎上腺素是如何影響人類產生美的感覺、計算出了0.618的美的黃金比例,人類審美開始發展到由感性支配到理性分析的高級階段。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經濟使全球化的趨勢日益增強,同時也由此豐富和改變著人的審美內容和審美方式,而今,科學技術在人類追求美的進程中開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美在曆史進程中不斷被人們發現,認知,並不斷發展和演變,同時人們也在不自覺地接受新的形式和符號的美。

數字時代,美的標準充滿更多的不確定性。正像Elisabeth Azoulay所說:“我們正進入一個美的曆史的新階段,這個階段給美帶來了各種嚴峻的社會挑戰,比如尊重多樣性和公共健康以及生物技術的崛起。人們得到了空前豐富的資源,可以美化甚至是改變自己的身體。這些資源集合在一起,讓每個人都麵臨著各種選擇。”

人類在被科學技術所左右的今天,科學技術的發展給沒有限製的個體自我創造提供了無限可能性。人們不僅修飾,還會改變甚至創造自己的形象,人類對美的探求將會突破生物限製。

數字技術使大量信息圖像化、符號化。隨著信息通訊技術的深入普及和應用發展,人類的文明進程已經由口傳時代、印刷時代進入到了電子傳媒時代。在這樣一個鋪天蓋地的信息化時代,隨著大量各種信息而來的是對審美的衝擊和改變,這種衝擊和改變就是劃時代的。在數字信息傳媒時代,技術因素不僅改變了從製作(生產)到傳播的各個環節的方式,同時也改變著創意行為和思維意識。技術高度介入和消費、享樂的意識形態的滲透,使得傳統審美文化精英式的自律性和崇高的美學光環在逐漸萎縮中得以普及,審美文化走向了世俗化、通俗化。這種被通俗化的審美文化以及新興的世俗化審美在數字傳媒時代已成為主導。

數字傳媒時代的審美文化使人類突破了地域、語言、民族和國界限製,走向了一種全球性的融合。它的超越使人們獲得了空前自由的同時,獲得了一個無限敞開的空間,使無論何處的人們都能方便交流。

現代信息社會的主要特征體現在圖像性的技術,也包含虛擬性的技術,並且虛擬的邏輯已逐漸淩駕於真實的邏輯之上。虛擬的場景、形象以及相應的內容成為現實的一部分,更多的人在現實中生活在虛擬中。虛擬中包含現實是實用,而現實中包含虛擬則是娛樂,前者是利益,後者是逃避。現實中包含的虛擬是對真實的遮蔽,它必然影響和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

三維動畫以數字圖像形式成為這個圖時代的代表。三維動畫及三維圖像不僅僅是由於應用了仿真數字圖像技術而帶來的虛擬空間,還有更多的是由三維圖像技術所引發或引導的被擴展的圖像技術,這些技術無不應用在現代視覺設計領域的各個方麵,並且,由此引起社會的追熱,引起審美觀念的改變。這些改變是在進行中的,變化中的,也是發展中的。對於未知的美,我們做的隻是追尋和記錄,我們不知道以後的美將會是什麼樣,盡管我們苦苦追尋,孜孜探討,同時也在默默審視。我們在追尋中享受美,在探討中認知美,在審視中體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