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動畫審美談4(1 / 3)

第三章 文化審美

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迄今為止不少哲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曆史學家和語言學家一直試圖從各自學科的角度來界定文化,但目前仍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籠統地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經過長期生活和勞動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文化又是一種曆史現象,也是社會曆史的積澱。文化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曆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等的綜合。

從哲學角度論述宏觀的文化定義是基於人與自然的關係展開的,文化從本質上講是哲學思想的表現形式。文化是人生存方式的經驗化的積累,文化即人化,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物質的、精神的、有形的和無形的成果皆可稱為文化。有的是由人與自然環境作用而形成不同的文化模式,也有的是人類在曆史發展過程中呈現的有形或無形的形態。隨著人類社會和人類精神的發展,這些文化在整體上呈現出由簡單向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所以在一特定曆史條件下,曆時態的文化可能共時態並存,可能會被劃分為傳統與現代、落後與先進,可能會表現為健康與腐朽、主流與支流等,從而體現出不同時代人們的不同的文化內容和價值。

文化審美是人類以特定思維方式和經驗進行的,審視其生存甚或內容和精神及文明成果的精神體驗曆程。文化審美可以在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麵展開。宏觀層麵的文化審美主要是對人類的生存方式及精神領域的審美,其縱向可對原始文化、工業文化、農業文化、工商文化、信息文化進行審美分析;其橫向可對中西方文化、各民族文化體係進行審美分析。中層麵的文化審美可針對社會結構展開,包括自然屬性、文化結構、性質等要素開展審美分析和評價。而微觀層麵的文化審美則可對文化現象、文化層次、文化風格、風俗及人文生活進行審美分析。

宏觀文化的審美受時代和民族情結影響甚大,文化帝國、文化殖民、民族主義等均體現出時代性和功利性。在當今全球化時代,不同文化體係和文化形態的矛盾與交流空前廣泛深入,互聯網文化使不同生存方式在各領域親密接觸,跨國、跨民族、跨語言、跨組織的文化衝突與文化融合並存。

文化的審美偏重文化模式,雖然文化和文化審美體現出極強的功利性,但文化和文化審美本身是超功利性的。以超越功利意識來看待文化,這樣對人類在不同環境中形成的文化形成公允、客觀的觀點,超越民族情節和經濟政治利益,體現意識的寬廣情懷。單純從文化審美的觀念來看,以政治製度沿革劃分的社會文化的曆史形態不僅僅體現為從野蠻到文明的進步序列,還應看到原始文明中人與自然的一體化中體現的質樸、野趣,農耕文明中人與自然親和的田園清逸,還可以看到原始共產主義的互助溫情、奴隸製文明的因腦體力分工和階級分化而形成的效率和文藝輝煌,封建製等級觀念全麵滲透形成的秩序和諧。

縱觀文化的審美發展使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人類生活、人類文明的變化和傳承脈絡,在人類意識和世界曆史觀點的基礎上來審視各民族文化體係和各曆史階段的文化形態。文化的審美也促使人類思考與自然的關係,思考自然生態平衡、社會生態和諧、文化生態豐富的意義。

在社會結構層麵,文化審美基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即:生產關係、社會關係、種族關係、信仰關係、精神交往關係等。人類社會活動可分為生存和發展的經濟活動、社會形態方麵的政治活動以及精神意識層麵的文化活動,相對應形成經濟文化、政治文化和精神文化。這些類別文化審美在不同領域不同作用下有不同內容、不同取向和不同目的,所以也就產生了不同的標準。生活要實用,經濟提倡效率,社會講究秩序,政治崇尚和諧,精神追求自由個性,不能混同,也無法錯位,否則無美感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