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磨坊(1 / 2)

不管東西南北,其實在鄉間的莊戶人家來,礱穀、舂米、磨麵就同日常的掃灑炊洗一模樣,也是最為平常卻必不可少的家夥活計。 Ww W COM

又因著家裏的壯勞力要忙活田間地頭的農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略有農閑,還要出去苦錢補貼家用的緣故,所以挨礱挨磨的活計,大多就都落在了各家各戶的婦孺身上了。

雖然崇塘鎮上也有好幾家水碓磨坊開門營業,清早挑著一擔稻穀進去,甚的都不用管,更不用出力,通常下半晌就能擔著一擔白花花的大米回來了。

可人家磨坊的主家也是要生活的,辛辛苦苦舂米磨麵,成灰頭土臉的,自然要收工錢。崇塘磨坊的慣例,或是二十斤大米抽一斤,或是按著行情講好市價。

富裕之家或許不計較這幾斤米或是幾個銅子兒,尋常的莊戶人家卻是無福消受的,隻能自己出力。

可往往舂米,先要將稻穀上礱去皮,用風車或是人力將礱糠揚出,再將穀粒倒入踏碓之中,一下又一下,成百上千下的連續不斷的舂打才成。

當踏碓裏的穀粒約有三分之二已經脫去米糠成米的時候,便開始篩米,篩一遍,再繼續舂,舂了篩,篩了再舂,最後將米篩淨,才成了白花花的大米。

這是體力活,也是相當繁瑣的活計。若是村裏建有水碓的人家還好些,若是隻有踏碓,通常光是一個舂米,一石稻穀,就得兩個人來回不停地踏上三四個時辰方能成。

磨麵就更是麻煩了,一人喂磨,用勺子一勺一勺的將麥子喂進磨盤,一人推磨,磨出的麥粉,同樣得一遍又一遍的過篩才成。

通常兩三個時辰,也磨不出半石麵粉來。

好在丁口少的人家,舂一次米,磨一次麵,基本上也能吃上個五六七八的。

雖然挨一次礱或是挨一次磨,就像害了一場大病似的,胳膊腿哪哪都痛,一痛就是好幾,再等剛好利索,就又得挨礱挨磨了。

可民以食為,再痛再累,總得吃飯。

而且這還是丁口少的人家,像秦家這樣人丁興旺的大戶,挨礱挨磨,更是三兩頭的事兒。

不過與旁人家大不相同的是,秦家的男人們一力承擔了舂米磨麵的活計,隻有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才會同意婦孺們打個下手。

而且不比整個周家灣雖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石磨,礱和踏碓卻是闔村共用。秦家因著秦老爹心靈手巧的緣故,自家就有自家做的雖然簡陋卻頗為實用的礱和木勺水碓。

想甚的時候用就甚的時候用,趕上夏收秋收的,更不用去排隊。

按著家裏頭之前的打算,磨坊碾房必不可少,卻也隻是打算在作為副業大院的西跨院裏置上礱磨水碓的。

不過舊年一冬的收益著實不錯,自家白芹的純收入,再加上錢德隆白芹的抽成,盤算著修建兩座這樣的宅子都已是盡夠了,秦連豹與兄弟們商議之後,就從秦連虎那支了一筆銀子去置辦書籍。秦連熊盤算著是不是可以再多置辦些族產,負責宅院督建的秦連虎秦連龍雖然沒想過要修改起屋樣圖精雕細作,卻也在盤算著怎樣“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