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李巡檢的見地膽識和鼎力相助的緣故,保嬰堂的地基、資金一應已是到位,花椒估計,在秦連熊的主持之下,很快就要進入建設期了。 Ww W COM
而實際上在資金上頭,秦連熊其實是曾一根筋到底的。
畢竟在女娃一事兒上,他曾感同身受過被“綁架”的憋屈滋味兒。
所以他打心底覺得不管是做善事兒也好做好事兒也罷,回到本源,都是做事兒。
自己做事兒,那自然得由於自己。
自由、適意、不嘩眾取寵、不道德綁架,這才應該是為善的原本麵貌。
因此他在此之前壓根就沒想過要去求紳衿捐募、拉商賈讚助、找百姓集資。
畢竟除了自願之外,做善事兒其實是沒有回報的。錢物捐出去了就是捐出去了,不會再屬於自己,也不會得到些甚的。
所以,世人若是有心,自然可以盡一份心力。若是無意,也沒甚的好指摘的地方。
雖然自家財力有限,卻也不願以當初砸在自家身上的那些個各式各樣的名頭去“綁架”世人。
隻李巡檢頭一遭聽到如此“清奇”的觀點之後,不免又傻了傻,看向秦連熊的眼神就又不大對頭了。
實在是沒想到秦連熊明明精明地跟個鬼似的,竟然會有這樣單純的想法。
旁人都不了,秦家也不好,那就他自個兒吧!
他同秦連熊一拍即合,決定在崇塘設立保嬰堂接納棄嬰恤產保嬰,難道還真個一心為公,像秦連熊的隻為了那些孩子,隻為遏製惡俗,隻為懲惡揚善?
怎麼可能!
就算不為自己的政績考量,他也得為子孫後代以及家族的名聲計呀!
當然,這話自是不能同秦連熊明的。
想了想,就換了個路數,循循善誘地解釋給秦連熊聽:“你當咱們崇塘上的那些個富商巨賈也好,中產之家甚至寒微百姓也罷,為甚的一心熱衷於行善積德?化緣布施施粥舍米,家裏頭僧道尼眾逛菜園似的進進出出的,你以為他們真個不心疼錢?可除了因果循環,或是真心有意回饋鄉鄰扶持鄉裏公正之外,實在是積德行善可以算是最容易獲得官府同民間褒獎,最為容易揚名的一樁事兒了!”
還道:“咱們把揚名的機會遞到這些人的手裏,他們謝咱們還來不及呢,誰會覺得咱們綁票的!”
這回自是輪到秦連熊有些傻眼了。
這實在同他的認知南轅北轍。
不過秦連熊有時候雖是個一根筋,可就像當初秦家分家一事兒似的,雖然固執,卻並不是冥頑不靈,你若能擺出道理來,他隻要想明白了,自然會拐過這個彎兒來。
細想李巡檢的話,雖然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他能這麼,或許真有這樣的可能。
隨後跟著李巡檢走訪崇塘的頭麵人物,秦連熊當即就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崇塘這一畝三分地上,基本上就沒有秘密可言的。
李巡檢帶著秦連熊挨個兒上門,那些個巨賈或是士紳在得知二人的來意之後,再一聽秦連熊會走馬上任保嬰堂的任司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