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穡艱難,莊戶人家種地著實艱難。 WwWCOM
饒是秦家一家子從來齊心協力,平日裏的耕耘灌溉的辛勞暫且就不了,光是一個秋收秋種的,就得起五更爬半夜的,闔家老少爭分奪秒的大忙上一個多月的光景,才能消停下來。
七十餘畝田地,隻一個將莊稼從地裏頭收割上岸,兼帶著幫著打穀揚場的,就得家裏的男丁們忙上起碼十半月的光景才能成。
這還是家裏頭請了能幹肯幹的幫工幫了大忙,尤其老爺都算幫忙的結果。
之後莊稼上了岸,家裏的男丁們同幫工們還得忙著整地秋播的,這就又得忙上大半月光景。
若是還想將水渠清上一清,將阡陌壟埂的整上一整,那不得就得忙到年底了。
而家裏的男丁們起早貪黑的在大田裏出力,家裏的女眷們也得灰頭土腦的在家打穀揚場的。
將糧食脫粒反複晾曬收燥,待到顆粒歸倉,地裏的秸稈也都收了上來物盡其用,半月光景都夠嗆,往往接下來就得忙著整治副食年貨了。
這也是實在沒轍的事兒。
雖按著道理來,是雞都帶著兩隻爪,是人都長著兩隻手,隻要不怕出力,自然能顧得出這張嘴。
可到底人工不比機器,現代全程機械化的種地,隻要真個懂技術,那些個種田大戶足不裹泥就能有個好收成。
如今這世道,卻是做甚的都隻能靠這兩隻手的。
莊戶人家,自是沒有哪個舍不得這一身力氣的。
可人力總有窮盡時。
就好比秦家兄弟,十裏八村都是出了名的能幹肯幹,一大清早邊剛剛露出魚肚白,忙活到日上中的大中午,彎腰駝背的割上一畝地稻子,是俱都不在話下的。
可也就隻能到此為止了。
實在已經力竭,雖然力氣這東西,今兒用完了明兒還能再長出來,可到底當下這下半晌的,往往也就隻能勉力做些旁的活計了。
就這樣,年複一年的,秦家都是這樣兜兜轉轉的忙活過來的。
原本還想著今年水稻被雨水泡了這樣久,難做手腳,糧食上岸或許不難,可秋播或者冬播卻是個大問題,也不知道能不能趕上,若是趕不上,今年也就隻能休養一年了。
卻沒想到因著鄉鄰們的相幫,昨,算起來不過秋收的第三,大夥兒66續續地過來忙到日頭落山,這一整,就割了二十來畝地的稻子。
到了今,不過第四上,更是不到黃昏,另兩塊地裏三十畝地的糧食也全都上了岸,隻餘了些零散的稻穗在地裏。
已是穿夾衫的時節了,彎腰駝背的一眾老少爺們俱都忙到頭頂冒煙恨不得打赤膊。
卻還未收工。
誰都沒想到這麼利索地就將秦家地裏的糧食收齊活了,隻要糧食上了岸,這心也就落下一半了。
倒是興頭了起來,紛紛商量著是不是索性再幫著秦家把地耕出來的,一人一兩畝,不過兩三的忙活,也好叫秦家能趕緊的把油菜麥的種下去,免得明年打饑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