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花椒來,已經算是頂好頂好的結果了。 Ww W COM
自然也就顧不上唏噓丫頭娘親的那句“就知道玩兒”的叫人歎息的話兒了。
茴香亦是長鬆了半口氣的。
當即就同秦老爹秦老娘打了聲招呼,將正院二進的廂房辟了一間出來,擺上桌椅板凳的,作為姐妹識字念書的書房用。
紅棗姐妹同那個丫頭,自此每下半晌都會抽空徑直過來書房,跟著花椒姐妹學上一兩句書,認認真真地學習一二十個字兒。
若有空暇,就再湊在一起或是做會兒針線,或是打個絡子,姐妹們玩笑一回兒,也就將近一個時辰的光景過去了,紅棗姐妹同丫頭就會各自家去了。
起來不過一個時辰不到的光景,可不光那個丫頭每俱是歡喜地心滿意足的,整個人的精氣神兒都不同往日了。
每都是抱著明又能認識新字兒的歡喜入睡,又伴著今兒又能認識新字兒的喜歡醒來的。
就是紅棗姐妹,若之前紅棗答應茴香帶著妹妹們過來識字兒,足有五成的原因隻因著茴香是姐姐,她實在不好意思婉拒茴香的好意。
可不過幾的光景,紅棗已是感受到了作為學生而言念書識字本該有的氣氛同心緒了。
別花生桂圓了,饒是紅棗亦是自打懂事記事兒,頭一回感受到如此輕鬆的氣氛,有盼頭的心情。
雖紅棗早已勉強通讀了整本的《三字經》,花生桂圓兩個也都識得一些字兒。
花生桂圓兩個的還則罷了,知識懵懵懂懂的覺得族姐妹們教她們識字,比她們娘親教的容易多了。而紅棗卻是真心實意地開始重新認識念書識字這樁事兒,也願意開始重新鞏固不但底子薄弱,尤其還積攢了不少怨氣戾氣在上頭的功課了。
茴香看在眼裏,尤其眼見那個丫頭因著時不時的就會帶回去一個新式式樣的絡子,或是學會了劈線學會了走針,再不然還能知道一些生活上的智慧,比如秦家養的大黑豬搭配著豬食還會每頓添補一大把漆籽核粉,大黑豬不但肯吃,還長油快板油多……丫頭的爹娘不但沒有微詞,還對茴香姐妹讚譽有加,對丫頭找花椒姐妹們非常的放心。
茴香剩下的半口氣兒,也總算是落下了些許了。
卻是不曾想到,先是日“日”來往於秦家的老舅婆先注意到了亦是頻繁出入秦家的紅棗姐妹同丫頭。
接連兩回都迎麵碰上過,略一留心,自然就能聽到從正院後院裏頭傳來的琅琅的讀書聲。
隨後又是過來水碓磨坊挨礱挨磨的鄉鄰們注意到了常來常往的紅棗幾個。
消息不隻怎的就在鄉鄰間傳了開來。
就有人家同老舅婆一樣心念一動。
老舅婆雖然沒有親孫女,卻有侄孫女。
就過來同秦老娘商量,看看能不能讓她們過來找茴香姐妹玩兒,還道:“要是能跟著咱們家幾位姑娘見見世麵學學規矩,再認得幾個字兒,就是她們的造化了。”
其他一些個周家灣同漏鬥灣的鄉鄰們也是差不離的想頭。
當娘老子的,就沒有不盼著自家孩子好的,比起那些個皮猴猻,自然希望自家孩子能同好人家的規矩孩子聰明孩子玩在一塊兒。
畢竟俗話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也是人之常情的。
而秦家的孩子,不管是子,還是丫頭,都算是“別人家的孩子”,又守禮又聰明,正是兩頭村裏好些個娘老子教訓兒女時的標杆。
尤其是已經中了童生的大堂哥,更是十裏八村許多娘老子掛在嘴邊的字輩中的第一人。
不但招了許多人的愛,還招了不少人的恨。
不過有些個娘老子雖會鞭策自家的兒子向秦家的子習學,但是對於女兒。若兒子像莊稼,施肥灌溉捉蟲除草照管的精心,女兒就是實打實的野草了,雖不至於除之而後快,卻也是任其生長很少過問的。
聽過一耳朵也就算了,雖然如今已經鮮少會言三語四的拿著秦家嘴了,卻也不至於就顛覆幾十年來根深蒂固的觀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