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左氏所聽的那般,崇塘巡檢司李巡檢的長子,新科的秀才公李蹊娶親,場麵確實赫赫揚揚、蔚為盛大。Ww WCOM
十月初十舉辦的婚禮,直到舊年年前的這兩個多月裏,整個崇塘,甚至於滿蓮溪,街頭巷議,老百姓們最為熱衷,並且經久不衰的話題,就是李家秦家的這場婚事了。
其實句實在話兒,李巡檢家娶長媳,這場麵本就不了。
畢竟這一來麼,雖李巡檢的品階確實不算高,可到底在崇塘這要塞重鎮、通衢要道,一守就是將近二十年不曾挪窩。
鐵打的巡檢司流水的府縣,蓮溪城裏的縣衙也好府衙也罷,已是流水似的少換了四五六七茬的縣尊、府尊了,或升遷或貶謫或平調,唯有李巡檢不動如山。
蓮溪城,大大崇塘縣,可不是沒有人不想動他的,隻是始終沒有人能將他拉下馬來而已,前前後後倒是折進去了不少人。
至於李巡檢為甚的不想挪窩,倒不能李巡檢沒有上進心,而是他總有自個兒的考量,還有就是為著家族前程的籌謀的緣故在裏頭。
於是這麼些年經營下來,不李巡檢早已將偌大的崇塘鎮管束地跟鐵桶似的,權柄牢牢的握在了手心裏,饒是在蓮溪城裏,根基亦是不弱,亦是能夠得上話兒的。
不過摸著良心,李巡檢為著崇塘,為著崇塘的百姓,為著崇塘的商貿往來,也確實是做了不少的實事兒好事兒的。
起碼當年李巡檢能帶著崇塘的百姓死守住崇塘,並將崇塘還算完整地保下來,這已是大功一件,完全值得崇塘的百姓替他立碑立了。
他家要辦事兒,可不就是崇塘的頭等大事兒麼!
何況以著李巡檢年歲越長,越是春風化雨的性子,確實多的是從前受過他恩惠的人要借了這樣難得的機會過來還情的。
這樣一來,就算李巡檢不想大辦也不成,總不能收了這家的禮不收那家的禮,到時候鬧得大夥兒都不愉快吧!
所以九月九剛過,隨著李蹊婚期的臨近,就有崇塘的商賈士紳開始聽李家的秀才公要成親。
一時間,滿崇塘的各家銀樓、繡鋪,還有甚的古董行,俱是人頭攢動,女眷眾多,男客也不少。
尤其一幹人在崇塘的商賈還好,俱都能夠親自上門道賀,至於人在外地的,也都當即就派了心腹的管家或是掌櫃的送來了禮金同賀禮過來,還要再三再四的賠不是,言明待主家回到崇塘後,當即登門告罪……
本就門庭若市的李家大門前,更是車水馬龍,上上下下俱是忙得腳不沾地。
卻還不算甚的。
再進到十月裏,好像一夜之間,滿崇塘大街巷的商鋪門店的店招上,埠頭上挨挨擠擠大大的船隻上,就開始披紅掛綢,整個崇塘,喜氣洋洋,就像過節一樣……
然後再二一個,畢竟李家結親的對象,女家還是如今滿崇塘方興未艾的新貴秦家,尤其新嫁娘還是舉人老爺秦連豹的長女。
農忙過後,男女老少,十裏八村的鄉親們就開始盯牢了秦家的動向,隻為一觀茴香的陪嫁。
尤其是崇塘的一眾婦道人家們,都把觀看這場不得就是滿崇塘最大的奩排場,作為這一季的頭等大事體。
至於奩那的排場,起來饒是李家都覺得氣派非凡,一眾鄉親們自是大開眼界,又大感意外的。
隨著吉時一到,整整六十四抬摞得滿滿當當、根本插不進手去的妝奩,浩浩蕩蕩的由清一色穿戴的奩隊伍抬出秦家的大門,一眾瞪圓了眼睛的鄉親們隻覺得隨著一抬一抬的嫁妝桌子離開自己的視線,眼睛同心也要跟著飛走了。
就像炸開了鍋一樣,四周人群嗡嗡議論個不停,直接被誇大了數倍的新聞兒更似長了翅膀般的飛往各處……
饒是左氏身在閨中,都已然聽了。
雖茴香的陪嫁算不上甚的十裏紅妝,滿蓮溪看來,也實在不算出奇,可該有的,銅錫竹木、綾羅綢緞、金銀寶石的各色鋪陳、擺設、日用,甚至於奩田、院子、鋪麵的……俱是色色齊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