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嬸子如今可是滿崇塘共所周知的能耐人。Ww WCOM
本就任著保嬰堂的乳嫗,四五十個乳母保姆都以她馬是瞻。雖婦道人家,可一來到底年紀資曆擺在這裏,再加上老人家自個兒的能耐,以及秦連熊的一心扶持,在保嬰堂裏這麼些年經營下來,袁嬸子早已坐穩了堂中二把手的交椅了。
秦連熊之下,一不二。
而與此同時,因著一心所衷愛職業的緣故,三兩頭就要走家串戶安撫照應的袁嬸子又興致勃勃地培養起了第二第三技能來。
一是收腰抱。
起初袁嬸子還隻是給堂裏專門聘請的收生的穩婆打下手,給那些個報驗受助的極貧人家免費接生孩子。
而起來,為著聘請專門供職於保嬰堂的穩婆,袁嬸子同秦連熊諸人可算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兒的。
畢竟崇塘鎮上有名有姓兒的穩婆雖有十來人,可大多都劃下了道道兒,是有著自個兒固定的“客源”的。
長年累月的下來,憑著口口相傳的好口碑,工錢賞銀的,別對於婦道人家而言了,就是同頂門立戶的好些個男人比,也是一注好收入。何必跑去這還不知道能維持幾的保嬰堂捧飯碗受人管,還隻拿一注死工錢。
當然,這是保嬰堂初開堂時大夥兒的想頭,都覺得這樣賠本的吃力不討好的善事兒,再是做不長久的。
而時至今日,保嬰堂在經營上已經基本能夠自給自足——堂中每季都會將收支賬目以及所有的自養堂養嬰兒人數等情況逐一稽核、審計,並將其公諸於眾,張貼在保嬰堂外牆的牆壁人,供人監督,這已是滿崇塘老百姓人盡皆知的事體了。
更何況,婦人生產,本就險之又險,那可是呼吸之間動輒性命攸關的事體。
而那些個極貧人家,缺衣少吃的,產婦又尤其氣血衰薄,饒是生產的時候還要為著生計勞作。坐草的時候,往往用力稍過,就要虛脫,難產的情況尤其多,大人孩子俱都保不住的情況都並不在少數,可謂百般疑難,令神鬼莫測,豈是好相與的。
饒是她們往常收生,遇到了這樣的人家,心裏頭都要打個咯噔的。
這已經不僅僅是甚的招牌不招牌的事體了。
最後還是袁嬸子三顧茅廬,才動了一位在崇塘也算是頗有名氣的老穩婆。袁嬸子本就有所耳聞,據是出了名的衣著整潔,心地也好,關鍵是熟諳收生的技術,這是頂頂關鍵的事項。
隻這位老穩婆也有自己的考量的。
畢竟她已是坐五望六的年紀了,在一般三十歲上下就能懸掛招牌的穩婆中,已經算是極為年長的了。
雖經驗上頭,自是比年輕一輩的穩婆來的豐富的,可精力上頭,卻是大大不如的。
收生可是體力活,饒是她肯硬挺著,人主家也要思量思量的。要不為甚的四十歲往上,五十歲左右的媒婆最得那些個慎重人家的看重呢!
倒是被袁嬸子動了,到了她這個年紀,捧個鐵飯碗,或是穩妥的。
而秦連熊並袁嬸子也不是不知道這位老穩婆的心思的,可他們更看重的卻是穩婆的收生技術同品性,其餘的,相較之下,卻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秦連熊就開了滿保嬰堂七八十名員工中最高的工錢,請這位老穩婆援手。
幾遭下來,不管是秦連熊還是袁嬸子,俱是長鬆了一口氣,這筆每年三十六兩銀子的薪金,總算是沒有白花。
隻不過,袁嬸子本就是位飽經世故、九折成醫的老人家,這輩子甚的世麵不曾見過。
何況生孩子這樣的事體,她老人家自個兒都曾經曆過三回的,至於給女媳故舊幫忙的次數兒,更是十個手指頭都數不過來的。
更何況可不比那些個上了年紀就動作遲緩,思維更是遲鈍,做事兒丟三落四不,跟人話也是前言不搭後語的老人家。
袁嬸子因著性格還有愛好釋然的緣故,年已五旬,卻依舊耳聰目明、精力充沛,腦袋瓜更比之有些個年輕人還要靈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