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前後後忙活了將近兩個月,這期間還將百年來的地方誌翻了個遍,就得了這麼個結果。 WwWCOM
大堂哥二堂哥這幾個略為年長的考慮的更多一些,不免憂慮,其實也是不甘心。就計劃一壁念書,一壁深入調查下去。
卻是懷揣著阻住鄉間衰落的理想的。
不敢想要重振鄉間往日的榮光,隻希望衰落的腳步,能夠慢一些,再慢一些。
鄉間把精心培養出來的子弟送出去,結果連人都收不回,這未免太過悲哀了。
而幾個的卻是垂頭耷腦的,暫且還提不起精神來繼續,來挖掘內心所想。
當然,這其中也有經由秦連豹最後裁定,東西們打的東道,被判了個平手的緣故在裏頭。
興興頭頭兩個月,結果就像一拳頭打在棉花上,這種軟綿綿的滋味,實在是太難受了。
隻方慶麥則因著家去過年的緣故,並沒有參與到最後,也恰好錯過了結果的公布。
翻過年複又過來念書的辰光,眼見四堂哥同丁香幾個俱是一副垂頭喪氣的模樣,自是唬了一大跳,都忘了詢問結果了,先問他們怎的了?
就擔心他們不在的這一個月,家裏頭又橫生事故。
是的,就是“家”。
一鍋飯吃了這麼些年,他們最為恣意最為快活,同樣也是成長最快的辰光都是在秦家度過的,甚至於還曾共患難,哪怕多年後再想來都是熱血沸騰,其實方慶同麥早就打心裏將秦家當做家,把秦家這一串子丫頭當做嫡嫡親的兄弟姐妹了。
其實真個起來,若以常理來論的話,其實以方慶同麥的年紀,已經可以成家立業頂門立戶了。
隻是因著種種原因,兄弟倆的媳婦兒暫且還沒有著落。反正家裏頭也不急等著他們賺錢回來開銷嚼裹,方良就屬意他們再跟著秦家多念兩年書。
其實是跟著秦連豹念書,但實際上,也不單單為了念書。畢竟這兄弟倆念再多書,也下不了場考不了狀元。
可方良早就看明白了,秦家本來就不單單隻教孩子們念書寫字。
就拿方慶來好了。
方良這個當老子的句實在話,沒把方慶丟到秦家教養之前,這臭子,渾身上下,怕也就一張嘴能瞧的。
其實他也大差不離的,到底打在這大雜院似的群房裏頭長大的,鑒貌辨色,見人人見鬼鬼話,根本不用人教,打從會話兒起就有這樣的本事兒了。
尤其方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能慣道,最會逗人開心。
也算當得起一句聰慧機敏了。
可自打去了秦家念書,這一年一年的,除了能動嘴,還能動上手,動上腦子了。
倒不是方慶如今能給家裏修補門窗、翻新桌椅、粉牆砌磚甚的,也不是他眼裏有活兒、手上有活路。
方慶以後既不會幹木匠,也不會當泥水匠,方良並不需要他麵麵俱到,甚的都懂。
這不可能,也沒必要。
又不是人人個個都是秦老爹,手裏頭捏著全套的活路。
但讓方良感觸頗多,也頗為安心的是,方慶已經在秦家千錘百煉,鍛煉出了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了。
世上的事體都是共通的,他再是不必擔心脫籍之後,方慶不能頂門立戶了。
而方慶同麥雖然嘴上不,可這兄弟二人心裏都跟明鏡兒似的,他們在秦家這樣無憂無慮的日子,必然是過一少一,頂破了,也就這麼一兩年的光景了。
自然加倍珍惜。
同時也真心希望秦家能夠無災無難,希望闔家老少都能夠平安順遂、幸福安康。
這還不是全部,其實他們二人的內心深處,還有他們暫且還不曾完全意識到的一點,那就是他們其實還希望兄弟們能夠實現壓在他們心頭的那個夢想,希望他們能夠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聽四堂哥同丁香幾個都是因為調查結果而沮喪,家裏頭一切安好之後,方慶同麥俱是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