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篇 油輪、油碼頭防油霧氣中毒工程技術措施綜合評價(1 / 3)

一、油運概況

我國是一個產油大國,據統計,1986年我國原油產量達1.3X104以上,居世界第四位,預計到1990年,原油產量將達到1.5X1081。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石油及其產品的水陸運輸任務也日益繁重。

油輪和油駁是水上運輸的主要工具,油碼頭是連接水陸運輸,並完成水陸轉運任務的樞紐。交通部港航企業,肩負著石油及其產品的水上運輸及水陸中轉任務。

擔負的石油及其產品的吞吐量占全國水路貨物吞吐量的30“左右。從表中看出,年吞吐量在500萬噸以上的油碼頭共有7個,其中屬於交通部係統的有五個(其餘是貨主碼頭)。從事石油運輸的航運單位共有6個。

總載重量在10萬總噸以上的航運單位共有4個,這些交通部直屬港航部門,肩負的石油運輸量約占全國水路石油運輸量的92以上,因此,從吞吐量、運輸量和作業人數考慮,把這些單位作為重點調研對象,它們是:大連港(新港港務公司,寺兒溝港務公司)秦皇島港(第一作業區)青島港(黃島作業區、南京港(第五作業區、第六作業區、湛江港(第二作業區)和中國遠洋總公司、上海海運局(油輪公司)、廣州海運局(油輪公司),長江輪船總公司(南京長江油運公司)等共五大港口的7個油碼頭和四個航運單位。石油裝卸運輸能力(1986年統計)。

裝卸運輸的石油種類有各種原油、汽油、石腦油、輕重柴油、煤油以及船用燃料油等數十種。由於油品種類不同,其理化性質各異,因而油氣逸出量也不相同。

由表6可以看出,原油和汽油類逸出量遠大於其它類石油產品,石腦油性質與汽油相似,因此,從各種石油類產品裝卸運輸量及性質分析,確定以上述重點港航單位裝卸原油、汽油、石腦油為主要調研對象。

二、裝卸工藝及汙染狀況分析

(一)裝卸工藝

根據石油及其產品的特征、各個港口的具體情況以及我國國情,目前石油運輸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管道輸送,二是火車槽車運輸,三是油輪、油駁水上運輸。三種運輸方式,相輔相承。港口裝卸工藝,則取決於石油及其產品進出港的運輸方式。

總的說,原油在北方港口一般是通過管道輸送到油碼頭,然後在碼頭貯存或通過輸油臂直接輸送到油輪上(如八所示在南方港。是從油輪卸到油碼頭(或在江中過駁到油駁)上,在碼頭暫存或直接通過輸油管、油輪、油駁送至煉油廠成品油是用火車槽車或油輪送到碼頭,經碼頭中轉(貯存或直接裝卸船),再用船運走。

(二)汙染現狀

1.油輪裝卸作業

該作業主要汙染源是船艙口、船艙檢尺口和呼吸閥。

裝卸油時,船員首先將碼頭上輸油臂與油輪上法蘭連接好,然後打開油輪艙口蓋,打開輸油管閥門和油泵,如裝卸原油,還需加溫提高其流動性能,一般油溫加到45-65攝氏度。

作業過程中,為了觀察油艙內油位和對油品進行計量,特別是防止裝油時“冒頂”事故的發生,船員需經常進行檢尺,測量艙內油位,目前我國油輪幾乎全是操作人員手工檢尺。整個裝卸過程中,船艙口、檢尺口始終是敞開的,都有大量油氣冒出。同時,為了調節船艙內的壓力,各油艙裝有呼吸閥,即油艙與總排(吸)氣管相通的管閥。油輪在裝卸、航行過程中,由於艙內油位的變化和船體的搖動,艙內油氣經呼吸閥排出。

油輪在航行和裝船作業時,都有大量油氣從上述汙染源逸出,不僅籠罩在甲板上空,而且影響到船員生活區和駕駛室,裝船時甚至波及到裝卸桟橋。此外,更換油種或維修洗艙時,要用高壓蒸汽和熱水衝洗,船員下艙清除油渣,勞動條件更差。

2.枝橋裝卸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