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製釘生產行業概況
(一)我國製釘生產行業規模
鋼釘(元釘和鞋釘)是用途極為廣泛的建築五金產品,其國內、外的需求量很大。除國內市場外,我國每年都有出口東南亞、非洲、中東、西歐、北美等地區,且有擴大出口的趨勢。
據統計,到1986年止,全國擁有製釘生產廠390家,分布在全國29個省市:除西藏、台灣外),大多數集中在我國的中部和東部的城郊與鄉鎮,年總產量約為60萬噸,年產值7.7億元,年利潤6000多萬元,出口創彙800萬美元,職工總數8萬多人。行業中直接接觸噪聲的職工有11000多人,約占職工總數的14%。在390家工廠中,年產能力萬噸以上的有3家,年產能力5千噸以上的14家(大)、年產能力1-5千噸的36家(中型廠)其餘為年產能力千噸以下的小型廠,占總數的87。在這些生產廠家中,以集體所有製的小廠為主,共有301家,占總數的77.2%;全民所有製的廠家為79家,占總數的20.3%。全民廠一般為大廠,集中在大城市,其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43%。在整個行業中,以生產釘子為主的廠家占生產廠家的71%,其餘都是兼營生產。近10年來,鄉鎮製釘生產企業發展迅速,因多數不夠穩定,其數尚難統計。
(二)製釘生產工藝流程―般製釕廠從原材料盤元到成品出廠,工藝流程經過六道工序、即剝蒂、酸洗、中和、拉絲、製釘、洗釘。也有一些規模較小的工廠從市場上買進鐵絲,直接製釘的,但生產成本較髙,不利於大批量生產。
二、國內外製釘生產技術及差距。
(一)我國製釘生產設備及製釘車間的現狀
我國製釘生產用設備大多是40-50年代的產品,最主要設備是製釘機,其結構一般采用曲柄連杆滑塊機構,無論是何種型號的製釘機,都實現單機自動,生產率很高,但是,設備製造的精度卻不高,單機噪聲級94人
(二)國外技術情況及發展
在國外,製釘噪聲的危害很早就引起了人們的重視。20餘年前即開始研究製釘機的降噪問題,但因技術水平所限,都沒有取得成功。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製釘機的降噪問題才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四、製釘生產行業降噪工程技術措施
我國製釘車間的噪聲99%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有92.4%的製釘車間噪聲級大於96分貝其危害程度是非常突出的。近年來,有許多廠家采取了一些措施以降低噪聲,改善工人的勞動環境,這些措施大致上可歸為以下幾種。
(一)製釘機降噪
丹麥恩克特公司生產的-旋轉式製釘機是對製釘機進行的一次革命:它徹底改變了傳統的往複式結構,采用40工位,旋轉式的連續擠壓結構,避免衝擊噪聲的產生,因此噪聲大大降低,單機噪聲級僅為了切五人是傳統式的製釘機無法比擬的。
在聲波傳輸的途徑上采取吸聲與隔聲,是噪聲控製常規手段之一。
上海鞋釘廠在車間安設低噪聲鞋釘機後,再在車間的天花板上設置浮雲式吸聲吊頂,可以使得車間噪聲級再降低一些。但由於這種措施的降噪效果僅為3-4%,因而如車間的噪聲級較髙(例如仍采用高噪聲的製釘機),則采用這種措施是得不到較大的降噪效果的。該方法由於其降噪幅度不大,而費用較大(目前價格:每平方米造價約100元),因此運用該措施的廠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