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四害兄弟—蒼蠅、蚊子(1 / 3)

1.為什麼蒼蠅不得病?

在任何汙穢的地方都少不了蒼蠅的身影,蒼蠅幾乎就是髒的代名詞。傷寒、霍亂、結核病和痢疾等病原體都可以在蒼蠅身上找到,蒼蠅也是傳播疾病的使者。但是攜帶這麼多的病毒,蒼蠅自己卻安然無恙,生命力之強可見一斑。科學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了一個多世紀。研究證明,一隻蒼蠅身體表麵通常攜帶的細菌多達1700萬個至5億個,體內攜帶的細菌更多,身上攜帶的病菌種類共有60多種。一些對人類危害極大的傳染病如傷寒、痢疾、霍亂、結核、腸炎、小兒麻痹症等,蒼蠅都能傳播。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蒼蠅自身裏裏外外全是病菌,怎麼它自己就不得病呢?

我國台灣地區的科學家認為,這些細菌在蒼蠅體內是可以生長繁殖的,但是對蒼蠅來說卻是無害的,不是致病菌。而這些病菌對人卻是有害的、致病的。就好比人類身上以及消化道裏也有幾百億個甚至更多的細菌一樣,它們中多數對人是無害的,不會使人致病。他們認為這是細菌與媒介昆蟲(指蒼蠅)之間,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適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上許多軍事科學家、生物學家、病理學家對蒼蠅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們帶著各自的目的,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結果發現,蒼蠅的進食方式與眾不同,它采用的是“體外消化”的方法。蒼蠅吃食時,先把唾液吐在食物上,待食物溶解並轉化成營養物後,再伸出吸管飽吸一頓。同時,蒼蠅幾分鍾就要大便一次,所以它的吃食方法是一邊吐,一邊吃,一邊拉。他們還發現,當食物進入它們的消化道後,蒼蠅可以立即進行快速處理,在7~11秒內,可將營養物質全部吸收完畢,與此同時,又能將廢物連同病菌迅速排出體外,因此蒼蠅的消化道工作效率極高,是任何動物難以望其項背的。這就是說當病菌進入蒼蠅體內剛要“繁殖子孫”時,卻已被蒼蠅迅速排出體外。

所以他們認為,靠這種高速度、高效率的消化吸收和快速外排,在病菌還沒來得及作惡之前,蒼蠅就把它逐出體外了,因此蒼蠅不會得病。

20世紀80年代中期,意大利科學家萊維蒙爾尼卡認為,蒼蠅體內的特殊免疫能力是不得病的原因。他在研究中發現,有的病菌的繁殖能力也相當快,甚至可以在3~5秒內完成後代繁殖。要是這樣,它們完全可以在蒼蠅體內“興風作浪”,甚至也可以要蒼蠅的老命。蒼蠅為什麼還是不怕它們呢?他進一步研究發現,當病菌侵入蒼蠅體內,威脅著它的機體健康時,它的免疫係統就會立即釋放出兩種免疫蛋白來抵抗,它們是BF64球蛋白和BD2球蛋白。因此蒼蠅的抗病力極強,不易得病。這兩種免疫蛋白,可以說是蒼蠅體內的“跟蹤導彈”。因為當它們從免疫係統發射出來以後,就能自動尋找病菌,並引起爆炸,與“敵人”同歸於盡。而且這兩種球蛋白,一前一後,一般都是聯手對敵,尋找目標。如果體內侵入的病菌太多,免疫係統產生的“跟蹤導彈”也隨即增加,就像機關槍的子彈,不斷地向目標射去,直到把細菌完全徹底地消滅幹淨為止。“跟蹤導彈”的殺菌力要比青黴素、慶大黴素等抗菌素大得多。

20世紀90年代,經過多年的實驗和研究,日本科學家名取俊二終於在麻蠅的體液中,成功地提取出了外源性凝集素(一種特殊蛋白質)。他認為這種外源性凝集素使蒼蠅具有抗病本領。他將提取出來的這種外源性凝集素,在哺乳動物身上實驗,發現它使腫瘤細胞先萎縮,隨後慢慢地消失,很有效地幹擾、阻止哺乳動物體內的腫瘤細胞。

盡管人們的研究各見成效,但究竟蒼蠅是使用哪種絕招來防病抗菌的,仍是個未解之謎。一旦解開這個謎,對人類防病抗病將有很大的幫助。

2.為什麼蒼蠅可以在光滑的玻璃上如履平地?

蒼蠅足末端形成了爪墊,墊內充血,下麵的凹陷就像個真空杯,墊上還有能分泌黏液的毛,所以蒼蠅能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行走,不會打滑,甚至倒懸在天花板上也能自由移動。

3.為什麼蒼蠅愛搓腳?

如果平時我們注意觀察蒼蠅的話,就會發現,沒事的時候蒼蠅特別喜歡把自己的腳搓來搓去的,這是為什麼呢?蒼蠅沒有鼻子,但是,它有另外的味覺器官,並且還不在頭上臉上,而是在腳上。隻要它飛到了食物上,就先用腳上的味覺器官去品一品食物的味道如何,然後,再用嘴去吃。這樣一來,蒼蠅的腳上就會沾有很多的食物,既不利於蒼蠅飛行,又阻礙了它的味覺。所以蒼蠅把腳搓來搓去,是為了把腳上沾的食物搓掉。